福州新區積極推進“互聯網+” 信息化建設惠企便民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國家國土資源大數據應用中心、國家旅游大數據分中心等一批國家級項目紛紛入駐,去年以來,福州濱海新城乘“云”而上,大數據產業快步發展。
去年8月18日,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在福州濱海新城數字福建云計算中心開通。同一天,福州新區管委會與中電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國信優易數據有限公司、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等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濱海新城大數據產業創新創業支撐平臺。
發展大數據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也是福州新區產業優化再造的主攻方向。對此,福州新區管委會全力支持,不遺余力。
今年4月1日,福建省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項目在福州濱海新城動工。當天,在由福州新區管委會組織的項目簽約儀式上,共計28個項目落地創新中心,總估值約120億元。
“這些簽約的研究項目一旦成功轉化,價值難以估算,將成為濱海新城經濟新增長點,帶動福州大健康產業發展。”福州新區長樂功能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福州新區計劃完成投資逾2000億元,其中將加快推進濱海新城、三江口重點開發區域建設。為加快建設進度,福州新區管委會在濱海分中心設立了2個福州新區辦事窗口,確保事項審批辦結在濱海新城范圍內完成。
位于福州濱海新城、在建的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是新區未來大數據產業的主陣地。
按照“三園一區”規劃布局,產業園將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園、VR產業園、大數據融合產業園、融合創新支撐服務區,努力建成我國東南地區乃至全國的標桿。
目前,產業園已注冊面向醫療、教育、旅游、位置服務等領域的大數據企業161家,注冊資本達208.1977億元,形成了大數據、云計算和VR產業鏈雛形,呈現出大數據集聚發展的態勢。
插上“互聯網+”翅膀 信息化建設惠企便民
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近年來,福州新區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加快信息化建設,努力營造最優的營商辦事環境。
在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已經實行了全國首創的行政審批全流程應用電子證照。在審批服務過程中,凡是電子證照庫中存儲的電子證照,不再要求企業來窗口重復遞交紙質材料。
去年9月,全省首張通過無紙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申辦的營業執照從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發出,這一新便民舉措,讓企業由衷點贊。
在福州新區,“互聯網+政務”“互聯網+海關”“互聯網+稅收”等創新舉措得到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群眾從改革發展中得到實惠。
為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福州自貿片區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在全國率先實施“一表申報、一口受理、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推行“一照多址、全城通辦、簡易注銷”等18項商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從企業登記到項目投資審批、企業經營服務、企業注銷退出的全鏈條便利化措施,企業注冊時間縮短至最快立等可取。
通過實行“一次接入、一次申報”,福州自貿片區貨物入區通關成本降低15%,全區通關無紙化達97.9%,企業進出口貨物申報時間從4小時減至5分鐘~10分鐘,24小時進出口通關率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81個和1.5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