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據科技日報消息,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10月30日宣布,我國在一碳生物合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全球首次實現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合成,并已形成萬噸級工業產能,獲得首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新產品證書。 據介紹,在人工條件下,利用天然存在的一氧化碳和氮源(氨)大規模生物合成蛋白質,長期以來被國際學術界認為是影響人類文明發展和對生命現...
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先進的光伏電池國家,作為一種綠色能源,光伏發電的轉換效率一直是關鍵。此前業界認為25%的效率是極限,今年6月份就已經被中國公司突破了,今天光伏一哥隆基股份宣布HJT電池的效率突破26.30%,刷新了上周創造的25.82%記錄,再次成為全球第一。 據隆基消息,近日,經世界公認權威測試機構測試,隆基硅基異質結電池(HJT)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今天,我們能夠感受到超級計算機的巨大威力,但對量子計算機,你可能難以想象到它擁有怎樣的速度,它比超級計算機還要快億億億倍。 “九章二號”整體裝置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了一個令人激動的消息,我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二號”研制成功。這意味著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達到“量子計算優越性”里程碑的國家。 &...
近日,清華虛擬學生華智冰彈唱歌曲的視頻走紅網絡。 據悉,華智冰是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譜AI和小冰公司聯合培養,是中國首個原創虛擬學生,已在清華園里開啟學習和研究生涯。 但演唱視頻走紅后,除驚嘆、夸贊聲外,還傳出了不少質疑聲。 繼9月底,小冰公司發布關于華智冰彈唱歌曲視頻說明后,今日,小冰公司發布關于華智冰彈唱歌曲視頻的...
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介紹“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關情況。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自201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已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2012年到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長到31.3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26.6萬億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我國...
袁隆平院士猝然長逝后,其在水稻領域仍有一些未竟的夢想留待后人來實現。 據新華社報道,時值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位于上海浦東的海水稻長三角(上海)試驗區一片繁忙景象。原來,各地的海水稻試驗田都在抓緊收割脫粒,顆粒歸倉,新米很快將以統一的品牌上市銷售。 上海漢襲農業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袁爺爺的米在11月初應該就能上市。 資料顯示,2021年袁隆...
無論是傳統精品咖啡還是網紅咖啡、便利店咖啡,其業態的興起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雖然咖啡產業有非常龐大的市場,但全球范圍都在面臨著供應緊張的問題。如果趕上旱季雨量不足,將直接嚴重影響其產值。 為了解決咖啡供應問題,人造咖啡問世。 視頻 10月16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宣布,通過細胞培養成功生產出人造咖啡,味道、氣味等與天然咖...
很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高智能裝備,而美國又一種新型的機械狗亮相了。 這個“殺手機器狗”由Ghost Robotics提供Vision-60四足機器人,重7.7千克,并裝有一個具有30倍光學變焦的Teledyne FLIR Boson熱像儀,能夠在白天或夜間挑選目標。 SWORD International稱“由于其功能強大的傳感器,SPUR可以在白天和黑夜的各...
能量守恒定律是基本的科學常識,但是廣西南寧隆生達發電力科技有限公司卻宣稱突破了這一定律,自家產品能1度電發10度電。 該公司宣稱,其技術不需要任何原材料,不受任何外界干擾,只利用自身儲存電源啟動,就能源源不斷地發電和輸送電,完全突破了能量守恒定律,通過電子杠桿和機械杠桿的原理,使用高速運轉的電動機帶動大發電機發電,達到無功補償自循環發電...
2017年5月,人類圍棋冠軍先后輸給人工智能算法“AlphaGo”后,掀起的人工智能話題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李開復稱這一事件為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間。 10月12日消息,李開復在樊登讀書節目中表示,未來15年人工智能會接管我們現在一半的工作和工作里的任務。 李開復稱至少一半人的工作其實是單一領域重復性的工作,人工智能的這種取代對社會是一個最大的挑...
利用一種奇特的量子力學原理,研究人員創造出了一種特殊的鈹晶體,能夠探測到極其微弱的電磁場。這項成果日后或許可以用于探測假想中的暗物質粒子——軸子。 原子物理學家用一套電極+磁場系統克服了鈹粒子之間的天然排斥力,將150個帶電鈹粒子困在一起,從而創造出了這種獨特的量子晶體。 當用這套電極+磁場系統圍困住鈹離子時,這些原子便自動組合成了一...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機器像人,路漫漫。 軍備競賽,只要有一個國家邁出第一步,緊接著就會出現第二個國家,第三個國家......最終結成一張緊張又隱晦的霸權關系大網。 裹挾在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內卷之中,各國軍隊開發作戰機器人的意圖是什么?站在軍事變革的時代長河中,作戰機器人的技術實際進展到了哪一步?人工智能會不會成為軍備競賽中的重要一環?我們惴惴...
天才少年,一人成伍。 稚暉君一更新,其他科技區UP主紛紛回到生活區。這算是年輕人對稚暉君的最高褒獎了! 國慶期間內,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送上一份大件:一人!一條龍!造了一只鋼鐵俠的機械臂! 據說這是他迄今為止的“業余項目”中最復雜的一個。連何同學都在評論區占據沙發:我好菜。 機械臂的名字也非常有趣——叫做Dummy,不僅致敬鋼鐵俠的...
今日晚間,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日本出身的美國籍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德國科學家克勞斯·哈塞爾曼( Klaus Hasselmann)和意大利科學家喬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 )榮膺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為我們理解復雜物理系統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 三位物理學家因為他們對混沌和隨機現象的研究而分享了今年的...
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30分,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獎項授予戴維·朱利葉斯(DavidJulius)和阿代姆·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 據悉,人體對熱、冷和觸覺的感知能力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并且支撐著我們與周圍世界的互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認為這些感覺是理所當然的,但與此相關的神經沖動是如何產生,從而使溫度和壓力可以被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