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辦事“足不出樓”讓企業“零跑路”
“我們真的是‘零跑路’就辦好了注冊地址變更,并且拿到了新的營業執照。”位于金融街海倫中心的上海宏路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韓春玉,從“企業綜合服務驛站”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公司新的營業執照后,欣喜地說道。
下個樓就能辦成事
位于金融街海倫中心7樓的“企業綜合服務驛站”,面積不大,約160平米,但卻具有多項業務功能。企業在日常經營中所需的證照辦理、人才公寓申請受理、信息查詢等業務,都能在此辦理,不再需要往返于各類行政審批辦事大廳,讓企業“足不出樓”就能享受多維度服務。
韓春玉告訴記者,原先辦理相關業務需要自己跑辦事大廳去遞交材料,現在只需乘個電梯,在樓里就能辦成。“我們公司在金融街海倫中心的12樓,驛站是在7 樓,所以非常方便,一部電梯就可以下來。現場工作人員會幫我們提前預審資料,看看是否齊全正確,即使有遺漏,我們可以上個樓再下來就把資料補全了。方便、 省時!幫我們提高了效率。”
“企業綜合服務驛站”由區投促辦總牽頭,制定具體服務事項、服務標準、整體布局等工作;相關樓長單位具體實 施推進,負責保障服務驛站的日常運營等工作;政務服務責任部門按照“服務清單”和“活動清單”具體內容,安排專人定期進駐樓宇現場辦公,為樓內企業提供相 關服務;此外,針對企業日常經營涉及第三方服務機構的事項,如銀行等金融業務,區投促辦也積極與第三方服務機構溝通,將服務引入“驛站”。
自去年起,區投促辦在全區89幢重點樓宇范圍內全面實施“樓長制”,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服務措施,受到樓宇企業的廣泛認可。但不可否認,因受地理、人手等條件所限,不少“樓長”要對接多個樓宇,“一對多”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樓長”的服務效率。
如今,“企業綜合服務驛站”的設立改變了“樓長”一人服務多方的局面,形成了市場監管、稅務、人社等多部門“集團軍”式服務的新模式。
15分鐘企業服務圈
這一服務企業的新模式并非“拍腦袋”得來,而是建立在深入企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今年,本區通過開展“千人放萬企”企業大調研,對全區4000余戶樓宇 企業開展走訪調研,對近30戶樓內企業下發調查問卷100余份,重點調研樓宇企業在“市場監管、稅務、人才、政策及第三方服務”等多個領域的實際需求。
通過調研,“缺乏平臺”是樓內企業集中反映較多的問題,他們希望政府能夠搭建一個平臺,在樓宇內提供相關業務辦理,切實減少辦事跑動次數。此外,企業希望借助這一平臺經常性地開展互動交流活動,如在黨建共建、政企聯誼等方面加強合作,進一步豐富企業白領的業余生活。
企業有需求,政府必有“回響”,“企業綜合服務驛站”就這樣應運而生。宏路數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袁國瑋介紹,當時區投促辦來企業調研時,他提到了因業 務需要會引進外籍人才,希望在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方面得到相關部門的更多指導和幫助。“我在驛站的服務清單中看到了關于外國人來華工作政策咨詢 等人才服務這塊的內容。可見我們的需求政府確實在聽,并且想方設法在解決和改善。”袁國瑋說。
“企業綜合服務驛站”不但受到樓宇內企業 的歡迎,也得到了樓宇管理方的大力支持。設立在金融街海倫中心7樓的驛站,場地是由管理方金融街(上海)投資有限公司免費提供的。該公司總經理陳權表示: “政府在我們樓內設立服務企業的驛站,這樣一個平臺對提升我們樓宇的品質是大有益處的,更是形成了政府、企業和我們樓宇管理方三方良性互動的局面。”
目前,除金融街海倫中心外,白玉蘭廣場及晟柏科技園也都設立了“企業綜合服務驛站”。區投促辦介紹,今年將力爭在南中北三大功能區設立10個“企業綜合服務驛站”,以樓宇為單位,通過向周邊輻射的方式,著力打造15分鐘“企業服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