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以改革提升一流政務服務環境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的基礎上,今年3月中旬,南湖區又在嘉興各縣(市、區)首推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打造高效整體政府。
那么,經過3個多月時間的推進,這項“刀口”向內的改革進展如何?又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
一項“刀口”向內的改革
3月11日,南湖區召開“最多跑一次”改革暨推進機關內部(上下都改好了,除了文件名外都統一口徑)“最多跑一次”改革動員會:“刀刃”向內,全面推進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
“實施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是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打造效能最強省的重要抓手,也是減輕基礎負擔,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有效途徑,是適應新時 代發展要求的必然之舉,也是南湖區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再出發的破冰之舉?!蹦虾^委副書記、區長徐軍表示。會議要求,南湖區要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 勢,全力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實施機關內部改革,擴大各領域改革撬動作用,實現“跑一次是底線、一次不用跑是常態、跑多次是例外”的改革目標,全力打造 “對標國際、全國一流、長三角最優”的營商環境。
為了順利推行這項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政務辦事效能提升,早在去年11 月,區委就下發了《關于政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實施方案(試行)》文件。同時,6個改革重點部門,即督考、組織、財政、人社、政務數據(行政審 批)、機關事務等部門陸續制定相應領域改革實施細則,形成“1+6”改革政策體系,拉開了南湖區機關內部的效能革命,以解決全區編制少工作量大的實際困 難。
動員會就是發令槍!今年初以來,區政務數據(行政審批局)等南湖區各部門全力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多領域、多維度拓展延伸,實 現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檢、群團等全覆蓋,同時推行跨省政務服務標準化異地通辦,打造企業注銷 “一件事”一窗通辦,開展水電氣報裝“1100”行動,力爭打造一流政務服務環境,助力首善之區建設。
全覆蓋,內容事項“標準辦”
推進路徑:為使辦事更便捷,南湖區立體化梳理事項,實現了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檢、群團等所有機關部門的橫向范圍全覆蓋,并做到了縱向層級全納入,對全區需部門間、部門和鎮(街道)、區級和市級部門間辦理的事項進行了全面梳理,并實現辦事指南的標準化。
初步成效:數據顯示,南湖區34個部門共梳理機關內部辦事事項269個,其中已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為248項。
強效能,一件事情“協同辦”
推進路徑:為了提高政府效能,南湖區強化了一件事的“協同辦”,強化了“四減”、“四免”,即減環節、減次數、減材料、減時間,凡是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 的免提交、凡是由本部門出具或可通過本部門信息系統數據交換獲取的免提交、凡是可自行查驗獲取的免提交、凡是可以通過電子方式提交的紙質材料免提交,將跨 科室、跨部門、跨層級的長鏈條、多環節事項,集約為“一件事”,并探索實行“線上受理,集成服務”。
初步成效:在協同辦方面,南湖區已梳理確定公務員調動、招錄、退休、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因私因公出國等首批“一件事”共12件。
以公務員跨區域調動為例,公務員從一個區域調動到另一個區域,看似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但改革前要經過編辦、組織部、財政等5個部門,歷經10個審批環 節,僅需提交的材料就達24份,往返部門(單位)間至少7次,審批時間共計80個工作日。改革后,通過環節縮減、信息部門共享和線上電子化運行,最終實現 了全流程 “零次跑”,而總審批時間也壓縮到了9個工作日內。
數字化,政務事項“指尖辦”
推進路徑:在互聯網普及的當下,數字化無疑是實現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一大利器。
利用浙江政務服務網,南湖區統籌建設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平臺,充分運用“最多跑一次”改革數據共享和系統對接成果,實現各類證明材料共享調用。同 進,辦事全程無紙化,應用浙江政務服務網的統一用戶認證體系,將材料自動分配到各部門用戶,運用在線生成表單和電子簽章功能。按照每一事項辦理時限,設置 亮燈警示功能:綠燈表示辦理進度在辦理時限內,黃燈表示辦理時限剩下0.5個工作日,紅燈表示已超過辦理時限,通過這種線上監察和全程留痕管理,實現“自 由裁量歸零,權力運行規范”的目標。
初步成效:已實現269項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事項和12件“一件事情”全部上線。
內循環,重點領域“加速辦”
推進路徑:針對涉及南湖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政府各部門間如何做到加速跑?
在東部新城、城市品質提升等重點領域,南湖區通過部門間辦事機制的優化,促進內部高效運轉,加快項目落地。首先成立由政務數據(行政審批)、自然資源規 劃部門牽頭,多部門參與的專項審批服務團隊,從選址到不動產登記,全程提供管家式服務。同時,構建并聯式流程,將審批流程再造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 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測驗合一)四個階段,實行同個階段的事項同步申報、并聯審批。最后,推行容缺式審批,在核發施工許可證時,施工圖審查報告可 容缺,強化設計單位責任和事中事后監管。
初步成效:老舊住宅區改造項目事關民生,通過以上機制,鎮(街道)主體在同一個階段只需申報一 次,審批鏈上的其他事項均由審批服務團隊主動跟進,實現一般建設項目審批時長縮短50%以上,申請材料精簡62%以上,申請次數減少83%以上,審批時間 從最長3個月可壓縮至1個月。
三級聯動,基層事務“簡化辦”
推進路徑:要實現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就必須強化各級政府的聯動跑、接力跑。為了讓基層“跑的快”,南湖區推行基層減負,實現“只查一次、只考一次”,多部門督查、考評由一個部門牽頭,盡可能使用視頻、照片等評查手段,確需現場評查的要求一車前往。
初步成效:以區級部門對基層督查為例,全區共梳理督查檢查考核事項114項,通過撤銷3項,合并61項后,擬保留56項,共減少50.8%。年底區級機 關部門實地考評集中在12月25日至28日統一進行。今年上半年,基層參加上級部門會議同比減少9.1%,部門下放到基層的初審事項減少36項。
標準化,政務服務“有序辦”
推進路徑:由區委組織部和區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出臺了《政務標準化細則》和《政務標準化實施進度安排》,全面推行辦公環境標準化管理。今年,全區各鎮(街道)和區級部門全面開展“辦公環境標準化管理”。
初步成效:在改革初的10天時間內就清理出各類需保密銷毀或丟棄的文件16車,入庫或報廢電子設備416臺套,騰出辦公用房面積400余平方,極大改善辦公環境,提高辦公效率,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