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辦事難”要堅持問題導向
有一次在某縣級政務服務中心,聽到群眾在抱怨:“辦個農民合作社許可證咋就這么難,每次都是說材料上這里錯了一點,那里要改一些,為什么不能一 次性說完呢,害得我跑了五、六次了,太麻煩了。”群眾一句無心的抱怨,卻反映出很多服務窗口都存在的一個大問題。不難看出,事件中“辦事難”的原因不是群 眾準備不仔細、材料沒備齊,而是干部的工作沒做好、服務沒到位。
很小一件事卻要多次多趟地來回跑,折騰的是群眾,損害的卻是黨和政府的 形象,甚至危及黨的執政基礎。無論是從群眾的意愿來看,還是從我們黨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角度上說,解決群眾“辦事難”“跑趟多”的問題都已經 是民心所向、勢在必行。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要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歸根結底還是要把人民群眾服務好,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 實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以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以務實的作風,把群眾的事情辦好、辦實、辦出成效。
治病醫 人要對癥下藥,解決問題要有的放矢。要把群眾“辦事難”“白跑趟”的問題解決掉,關鍵就是要找準問題的原因,唯有對癥下藥才能一針見血、藥到病除。除了體 制機制上的因素外,黨員干部能不能擔當、有沒有作為是影響群眾辦事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很多時候,群眾為了辦事“被多個部門踢皮球”“多次多趟白跑、空 跑”,甚至是“久拖不辦”,其根本原因還是窗口崗位、服務崗位上的黨員干部不認真、不負責、不作為。
一些干部在崗位上“不負責”“不作 為”,認為群眾的“那些小事”辦不辦問題不大、拖一下也無所謂,這種觀念是絕對錯誤的,必須要堅決反對,而且要糾正過來。窗口崗位、服務崗位其實是重要崗 位、是“要職”,在這些崗位上和人民群眾打交道最頻繁,和人民群眾聯系最密切,干部的服務態度、辦事作風于是就成了很多群眾看待黨和政府的“窗口”。廣大 “窗口干部”必須要以為黨代言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和群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推己及人、急人之難,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把人民群眾的事情一一辦好、辦 實。
群眾“辦事難”和干部“不作為”其實是緊密相關的,要解決“辦事難”的問題,就要向“不擔當”“不負責”“不作為”的干部“開 刀”。在群眾“辦事難”的問題上,沒有哪個干部是“旁觀者”“局外人”,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拿出務求實效、真抓實干的作風來,真正站好崗、守好位、盡好責, 把人民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讓人民滿意、讓群眾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