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愛軍:《數字政府2.0白皮書》發布
11月2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8智慧中國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以“數據賦 能 智慧中國”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千余人參會。
本文系國脈總經理、首席規劃師、國脈研究院院長鄭愛軍女士于11月28日下午在“2018智慧中國年會”分論壇一--“政府數字化轉型:策略與實踐研討會”上進行《數字政府白皮書》發布時所作的演講,內容通過現場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國脈總經理/首席規劃師/研究院院長 鄭愛軍】
今天下午關于《數字政府白皮書》,我主要開展七個部分的講解。
一、概述
(一)數字政府的定義及內涵
數字政府通常是指建立在互聯網上、以數據為主體的虛擬政府。數字政府是一種新型政府運行模式,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 為著力點,通過數據驅動重塑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和組織架構,形成“用數據決策、數據服務、數據創新”的現代化治理模式。數字政府既是互聯網+政 務深度發展的結果,也是大數據時代政府自覺轉型升級的必然。數字政府的目的是以人為本,核心是數據驅動,架構是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具體表現是實體政 府虛擬化,實踐的路徑是構建共建共享的生態體系。
(二)數字政府的基本特征
我們提出了數字政府的“七化”特征:動態化、云端化、精準化、移動化、平臺化、協同化、智能化。
(三)政府信息化發展階段
我們提出從電子政府,到網絡政府,到數字政府,到智慧政府的發展階段。國脈已有十四年政府信息化研究。第一個階段,電子政府,十四年以前我一直在做行政 審批改革,因此在電子政務這個領域里面,提出了電子政府的目標是以提升辦公或者管理效率為主。第二個階段,網絡政府,則是建設業務系統或者建設辦事大廳為 主,2002年開始,各地都建集中式辦公大廳,建設模式由“多門”變成了“一門”。第三個階段,數字政府從2015年開始,原因是2014年6月25日, 浙江省提出“五級聯動”的政務服務網,開始優化服務模式,形成以提升用戶體驗為主的政務服務數字化供給的階段。第四個階段,也就是地方提出的智慧政府目 標,上海市 “一網通辦”的目標是智慧政府,三年以前廣州開發區做了一個智慧政府的規劃,其實我們不斷地在考慮智慧政府怎么做,提出了政府的體系在數字化方面的整體創 新。
每一個階段的驅動要素、技術形態、關鍵核心以及行動舉措都不一樣,在整個的發展軌跡里面,每一個階段都有政策引導。在2002年以 前,國家提出了一個三金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為這是數字化傳播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2002年到2014年,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我們現在正在進行 的,每一個階段都發布了很重要的政策文件,我一直跟大家說有四個文件比較重要,包括今年發布的三個文件,其中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深化“互聯 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45號),包括《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 建設的指導意見》,還有再之前的“信息惠民”以及“互聯網+政務服務”行動指南等文件,這些非常有價值的文件也是我們目前在大數據時代,或者說數字政府時 代最需要學習的文件。
二、現狀分析
我們對數字政府的現狀進行了五個層面的解讀: 一是在基礎設施層面:整體來說領先于全球水平,排名在五十名以內,但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公共服務層面:政府服務供需失衡導致公眾獲得感不 強,很多時候基于政府側考慮問題,需求側或者公眾獲得感不足。今年特別提出“場景”,我們都是有目的、有場景地讓老百姓具有獲得感為導向,來評估公共服 務,但目前做的還不夠;三是在政府治理層面:政府信息化或者是數字化轉型仍處于初級階段;四是在經濟發展層面:數據開放或者說數據供給、數據釋放這個層面 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不深;五是在機制保障層面: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風險,標準規范制訂滯后,雖然出了很多文件,但是在標準化以及法律層面,還存在不足。
三、發展路徑
基于以上問題,我們發布的《數字政府白皮書》指出,打造“數字基礎+數字治理+數字服務+數字經濟”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建成整體協同、運行高效、服務精 準、管理科學的“數字政府”。其中,重點說下數字政府的基石是數字基礎,是以數字治理和數字流動為核心,要建設全口徑梳理、全活化歸集、全精準管理、全過 程評估、全方面使用的“五全模式”的數據管控體系,對數據的要求非常重要。數據的完備性、精準性、適用性、即時性和綜合性,是構建數字基礎的基石。圍繞這 塊,我們在數字基礎里面,要建三個平臺,包括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數據管控平臺、數據開放平臺(釋放平臺),其中數據管控平臺,數據的開放平臺和釋放平臺, 通過數據釋放,很好地為數字經濟的賦能。架構的底層還包括大數據中心和數據運行管理中心,這兩塊的建設是重點,但是運營更關鍵。除了數字基礎之外,我們架 構兩端是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經濟,最上層的表現層面是為惠民考慮的數字服務。整個數字治理、數字服務、數字經濟、數字基礎構成四位一體的總體架構。
在整個框架體系中,我們提出了五大路徑。
第一個路徑:夯實數字基礎,促進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開放
以數據質量與數據流動邏輯為抓手,形成“五全模式”和管控體系,打造動態一致、權責分明的運行管理中心。
第二個路徑:推進數字治理,實現智能決策、協同辦公與智能監管
圍繞著整體政府、平臺政府或者說協同政府,我們提出推進數字治理,實現智能決策、協同辦公與智能監管,其中廣泛提及的事中事后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是治理中很重要的一塊。
第三個路徑:加快數字服務,消除政府服務供給與用戶需求的鴻溝
我們提出不斷擴大政府部門在線服務的覆蓋程度,包括以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為目標,來構成門、網、線、端、點等平臺,促進“全網通辦”、“一次辦成”。
第四個路徑:提出發展數字經濟,來促進經濟形態的變革與升級
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形成數字技術的產業體系。需要完善政企合作機制,支持企業共參共治共建共享。
第五個路徑是:健全制度規范,建立安全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體系
健全制度規范,建立安全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體系,包括安全的防范、監管、通報、響應和處置機制,保證數字政府建設有序推進。
四、模式研究
(一)國內案例分析
第一個改革是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最多跑一次“改革很重要的一點是,提出“4個創新”架構的發展理念、“全省一盤棋統籌”的組織模式以 及“V”字模型。“最多跑一次”是車俊書記在前年年底開會的時候提出來的,追溯他前年提出的內容,我們在2013年參與“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網五級層面 梳理公共服務的時候,理出了五個星級,零跑腿是五星級,跑一次是四星級、跑兩次是三星級等。其中74個事項是五星級,零跑腿;130多個事項是四星級,跑 一次;還有300多個事項,跑兩次;400多個事項甚至500多個事項要跑三次甚至四次。最低是一星級,最好是五星級。時任李強省長提出能不能把五星級變 得更多,也就是說,能不能讓跑兩次、跑三次的地方最多跑一次。現在浙江省一證通辦、不要材料的已經有150多項,當時的改革我們分了五類進行推進,目前來 說,浙江改革非常有成效。
第二個改革是廣東,以規劃先行引領數字政府建設。廣東總體注重頂層設計,有一個具體行動綱領做指引。第二是實施“管運分離”的建設模式,第三個是打造“指尖辦事”模式--粵省事。
第三個改革是江蘇,建設“不打烊”的數字政府或者說二十四小時辦事大廳,這很大程度上引入“淘寶”概念開設綜合旗艦店的政務服務,我在2003、 2004年調研義烏的時候,義務的行政服務中心就已經有了“三六便民服務中心” 方便了老百姓、公務員辦事。此外首創“不見面審批”模式,加快營商環境優化--提出“3550”改革。
(二)國外案例分析
第一個是美國,美國是開放數據驅動服務創新,通過Data.gov開啟數據開放,讓社會數據結合在一起,真正實現“數據流動”驅動價值挖掘,城市生活“信息管家”的數據流動價值點還是非常多的。
第二個是新加坡,以“整體政府”理念深耕數字化服務。它提出很重要的觀點是,統一數字身份認證。第二是個性化檔案。不僅僅是個人建檔案,還有家庭建檔案。家庭有什么證件證照,也放到庫里面。第三個是一站式社區。
第三個是英國,倡導“數字政府即平臺“。構建統一的一站式政務服務平臺。英國還提出了強化數字素養、數字公民、數字文化概念。還有一個是三大政策數字化產品,能夠真正落地的,包括在線身份識別,在線支付以及在線告知。
五、評價體系
(一)國外指標體系
國外的評價指標很多。我們這里選取了早稻田大學。它是以數字政府為核心提出的評價指標,但是這個評價指標并不是很全面或者很先進,它的階段是分為平均水 平,可能是正態分布的角度來考慮。在這個評估結果里面,我們國內排名32位,比2017年的44名上升了12位。整個來說,我們提升的空間還很多。為什 么?評價指標可能是一方來確定。有些指標比如說電子參與、數字融合方面,我們可能失分比較多。下一步我們可以提升。但是我有個觀點,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們 在數字政府的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尤其是在基礎建設、數據生產、服務體系方面已經初見成效。因為我們在做全國的智慧城市評估的時候,評估了八 年。互聯網+政務我們評估了四年。今年調研數字政府的時候,我們也發現,我們不比國外落后。所以我們提出,在互聯網+政務迅猛發展的時候,互聯網和政務的 融合度是明顯增加。我們在發展數字政府方面,可以有足夠的信心,趕超、引領世界的數字政府排名。
(二)國脈指標體系分析
國脈給數字政府的指標評價體系提出1.0版。我們的1.0版共分為五個維度:頂層設計就緒度、數字基礎集成度、數據體系成熟度、公共服務實現度、管理保障支撐度。圍繞這五大塊指標,我們也提出考核權重包括體系的二次指標。具體請看白皮書。
六、發展指南與操作實踐
政府數字化轉型建議主要圍繞頂層設計與標準規范、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體系建設、管理應用體系、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支撐、保障體系等七大方面展開。
(一)頂層設計與標準規范。大家可以根據我們的建設進行對標;
(二)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在云方面、基礎網絡集約化跟國家平臺以及五級政府的對接,集約化程度怎么樣?在外網專網整合遷移方面,我們做得如何?包括大數據應用支撐平臺,包括公共數據庫建設。
(三)數據體系建設。我們在數字政府里面,不能忘記數據體系建設。沒有數字治理、數據流動、數據體系建設,還稱不上在數字政府的數字化時代。那么數字政 府怎樣來建好數據體系?有9個內容,從數據的普查開始,摸家底、做編目、供需對接(一數一源認責體系)、數據的采集、數據的歸集、數據的清洗比對、數據的 交換共享、數據的標簽化、數據治理的評估等等,這屬于數據體系建設工程。
(四)管理應用體系。我們提出了政府超級OA。我們過去是辦公 自動化,是叫協同管理平臺。但是現在的辦公平臺不僅僅是為了辦公。它是工作平臺,也是協作平臺,更是審批提醒反饋機制落實的一個平臺。所以浙江省提出數字 化轉型的三個“早上”:早上辦公,早上辦事,早上決策。很重要的一點是,在辦公和決策方面,超級OA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第二個是數字指揮控制平臺。這是一 個基礎工程。第三個叫互聯網+監管平臺,對于事前事中事后的追蹤。第四個是管理應用支撐平臺。
(五)互聯網+政務服務。圍繞數字政府的 最核心點,也是國內最有特色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我們提出了五大塊內容,加上信用體系六大塊。這個體系的建設,為我們未來的平臺建設提升、渠道提升、服務 優化,包括我們為公民主題提供的套餐式服務,為企業主題提供的集裝箱服務等等,提出了很重要的一塊。包括信用體系,怎樣容缺受理。這是在互聯網+政務服務 方面提出的要求。
(六)應用支撐體系。應用支撐體系有七大塊:統一網絡支撐、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印章、統一電子證照、統一支付、統一物流、統一智能客服。
(七)運維保障體系。包括運營體系、安全體系等等。最重要的還有一塊績效考核、人才培訓、宣傳推廣。我們做得東西讓老百姓也知道,所以宣傳這個工作也非常重要。
七、國脈案例
全景圖中的紅色部分是國脈能做的20個業務體系,國脈在省級、市級、其它層有非常多的經典案例。因為我們全國14年以來做了2000多個項目,積累了很 多政府客戶。這是我們的數據基因怎樣為數據管理賦權、為數據業務賦能、為數據資產賦值。剛剛講到的數據體系其中一塊就是這個內容。這是國脈的十八個城市、 二十八個分支機構的布局,現在全國都能找得到我們國脈的足跡。在此特別感激我們的所有客戶,給我們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最后,總結一下。我們國脈過去做頂層設計,一直說高瞻遠矚;我們現在數據服務,強調腳踏實地。我們有對數據本質有深刻的了解,對政府業務邏輯有清晰的認識,所以我們相信能幫各地的數字政府建設或者創新發展貢獻力量!謝謝各位。
附:國 脈,是領先的大數據治理和數字政府專業提供商。創新提出“軟件+咨詢+平臺+數據+創新業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數據基因和水巢DIPS兩大系列幾十 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提供專業咨詢規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信息中心、大數據局、行政服務中心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和金 融機構。自2004年成立以來,已在全國七大區域設立20余家分支機構、5大技術研發基地,服務客戶2000余家,執行項目5000余個,連續多年開展中 國政府網站、智慧城市、互聯網+政務、營商環境等公益評估評選活動。被業界譽為中國信息化民間智庫知名品牌、電子政務優選咨詢機構,國內首倡智慧政府理 念,首創智慧城市、數據治理、互聯網+政務評價體系,首推數據資產普查、全口徑數據資源目錄、數據元標準化、數源確認與供需對接、最多跑一次事項梳理、營 商通等產品,信息資源編目、公共數據普查等業務全國占有率和影響力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