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2萬多名公職人員24小時同時在線、移動辦公。今年內,這樣的場景將在南海區實現,其載體是一個已經啟建的全區統一新OA。南海希望以此加速其“數字政府”進程。
政務觸網對南海的公務員而言并不陌生。南海的數字政府建設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1996年,南海在全國縣級市中第一個開通因特網接入節點,于全國率先起步,南海也成為了全國第一個“信息化建設”試點城市。
在《瞭望新聞周刊》2001年的一篇《南海人的數字化生活》長文中曾有這樣一段描述:當時,南海所有的黨政部門都已經或正在建成內部局域網,70%的職 能部門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實現聯網。記者在文章開頭援引了原科技部部長朱麗蘭的話:“南海已經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生態環境和信息化社會雛形。”
那么,17年后,新啟建的新OA系統,想要實現的是什么呢?梳理南海政務信息化中經歷的三波浪潮,從公職人員的工作場景變遷中或蘊含答案。
“最難的不是技術,是政府各委辦局之間的協同”
阿明是南海區直某職能部門的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每天回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腦,登錄南海區機關公文辦理系統查看、下載新收到的文件,對新文件仔細分類后,登錄超級OA系統將文件分發到各相關業務科室群組。
“分發”是兩個系統的連接點。
10月22日,南海區召開“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會議,出臺《佛山市南海區“數字政府”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揭牌成立國有獨資的數投公司,啟動首批12項重點項目建設,“全區統一的新OA”是項目之一。
據《方案》,新OA將整合南海區機關公文辦理系統和超級OA兩套OA系統的優點,實現區、鎮、社區三級辦公全覆蓋,全區2萬名公職人員可隨時辦公。
“和原來系統有什么不同?”這是2萬名切身相關者的疑問,潛臺詞是:為什么要改?
超級OA建設于2010年,從這一年起,南海整合部門辦公OA,統建全區超級OA。自此,每一名公職人員都擁有了一個專屬的“超級OA”賬號,在電腦前或手機上,都可隨時查看、處理新收的待辦事項。
南海區機關公文辦理系統是一個集約化建設的電子文件交換系統,始建于2000年。這一年,南海整合部門局域網,統建區政務網實現與省政府聯網。出于保密 性等多重考慮,每個機關單位都只有一個登錄賬號,網絡用的也是專線,這便意味著,該系統只能在單位的電腦上登錄使用,當天下班后到次日上班前,公文信息傳 遞通道暫時關閉。
表面上看,是兩套系統的不兼容,造成了信息傳遞效率的負面影響。借助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嗎?
“最難的不是技術,是政府各委辦局之間的協同。”這是北京思源理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源”)董事長陳良生的觀點。思源已耕耘政務信息化24年,“北京通”“福州通”等系統是思源的手筆,部門協同所牽出的現存體制障礙突破問題,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這種協同首先是政府機構內部的協同,而其關鍵在于職能重組和流程再造。這在南海并非易事。
一如國內大多數基層政府,除了稅務等單位外,南海的大部分區與鎮之間的信息傳遞尚存在諸多體制上的障礙。例如,區級和鎮級部門間一般不能直接發文,因為 區級部門與鎮級政府同為正科級單位,并不存在從屬關系。區局之前只能發函件到某鎮的黨辦,提出配合商請,再由鎮黨辦分發到鎮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