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三位行政審批局長訪談現場。武新杰 攝
河北省是全國首家行政審批局市、縣(市、區)全覆蓋的省份。9月3日至9月9日,河北行政學院舉辦了一期推進“雙創雙服”的專題研討班。如何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企業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只進一扇門”,長城新媒體在河北行政學院研討班現場,邀請到了河北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教研部主任、教授王小玲,邢臺市行政審批局局長呂瑞峰,邯鄲市行政審批局局長白長俊,張家口市行政審批局局長董峰,分別結合自己工作的實際情況,一起進行交流探討,分享他們在行政審批改革過程中的“一招鮮”。

邢臺市行政審批局局長呂瑞峰 武新杰 攝
邢臺市行政審批局局長呂瑞峰:
政府出資雙郵寄 讓群眾“最多跑一次”
“通過‘雙郵寄’這個辦法,可以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只跑一次的問題。目前這個事項我們第一批已經也達到40%,今年年底要達到60%。”邢臺市行政審批局局長呂瑞峰說,“我們這個‘雙郵寄’是政府買單的,不是說雙郵寄了,不跑了,就增加群眾負擔,不是這樣的,我們跟郵政有專門的合作。”
據介紹,比如企業和群眾來邢臺市行政審批局咨詢一件事,可以在審批局一次性書面告知,也可以留下聯系方式,工作人員會通過微信或傳真等方式及時給對方傳過去。企業群眾把材料準備齊全后也不用往審批局跑,還可以通過郵寄傳給審批局。郵寄過來的資料完備后審批完了,工作人員會把審批下來的相關證書給企業群眾寄過去。
“改革是一種擔當,改革確實也需要擔當。”呂瑞峰介紹,針對企業營業執照經營期限到期未申請延期的問題,他們就進行了一次大膽創新。
按規定,企業營業執照的經營期限到期后,必須提前30個工作日提出申請,如果企業到期忘記了申請,那么企業就要到監管部門開具證明自己在無照經營期間沒有違法行為的證明,然后拿著這個證明去辦理延期。針對這個問題,邢臺市行政審批局創新工作方法,針對確實忘記申請的企業,可以延長三個月,只要沒有超過三個月,就可以直接辦理。如果超過的時間長了,或者是沒有正當理由沒有辦理延期,那就先辦理,事后主動征求相關監管部門的意見,如果通過征求監管部門意見有問題,那就馬上取消,如果沒問題,企業就跑一次辦理了。

邯鄲市行政審批局局長白長俊 武新杰 攝
邯鄲市行政審批局局長白長俊:
推行“容缺預受理” 提升群眾滿意度
“施工審查報告、資金證明,這些都缺,但是要件土地證、用地規劃等都有,我們啟動容缺預受理機制,打破了原來的制度,邊審核邊補充材料。”邯鄲市行政審批局局長白長俊說。
考慮到手續繁瑣,要件多,邯鄲市行政審批局在重點投資項目辦理施工許可證和竣工驗收手續時,在具備主要審批要件,暫缺部分申報材料的情況下,提前進行預受理審查,這樣材料一旦齊全,審批馬上就可以落實,也可以把審批時間壓縮到零。“正是由于容缺預受理舉措的實施,我們317個審批事項,它的審批時間過去是6800多天,實際我們的審批時間現在是2800天,效率大大提高。”
按照原來的規定,一個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環節至少需要75天,再加上承包單位在承包過程當中需要的各個環節至少需要3到5個月的時間,一個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大約需要半年時間。針對這種情況,邯鄲搞了一場改革。對政府投資項目,按照投資額的大小,由原來的四個環節減到一個環節或者是最多三個環節,這樣最快的一周就可以把政府投資項目批下去。這就是改革帶來的效果。
白長俊認為,群眾滿意度的提升主要是依賴于兩個方面:一是審批的效率,能不能一趟把事辦清;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審批的質量問題,審批的質量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要合法合規,另一方面就是能夠科學客觀地給予一些回應。

張家口市行政審批局局長董峰 武新杰 攝
張家口市行政審批局局長董峰:
“不見面”審批 讓群眾辦事更方便
“圍繞群眾辦事更方便,我們也做了一些探索。實現‘不見面’審批,即申辦人與審批人不見面、勘驗人與批準人相分離,目前,網絡辦事基本上占到30%左右。”張家口市行政審批局局長董峰感觸頗深。
據介紹,張家口市行政審批局成立后,創新實施了受理、審查、勘驗、批準“四分離”模式,設立了獨立的統一受理科和勘驗科。將涉及建設投資項目審批的各類審批事項統一由一個科室受理,受理、審查、勘驗、批準四環節緊密聯系又相互分離,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證”。“四分離”模式打破了一個科室審批到底的既有審批流程,使申辦人與審批人不見面,勘驗人與批準人相分離,強化了對審批全過程的掌控。
同時,還創新“全程代辦”服務模式。為項目單位提供了業務咨詢、政策指引、審批代辦、要素保障、協調重大疑難問題等全方位、全過程的跟蹤服務,積極推行一站式辦理、上門辦理、預約辦理、自助辦理、同城通辦等服務,從制度上保障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
“2018年底,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莊(社區)服務站點建設覆蓋率達到100%。推動基于互聯網、自助終端、移動終端的政務服務入口全面向基層延伸,打造基層‘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實現面向個人事項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加快對接省電子證照庫,實現‘一次采集、多方復用、一庫管理、互認共享’,推動群眾辦事‘免帶證照’或‘少帶證照’,打通信息壁壘,做到‘凡能通過網絡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眾重復提交;凡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凡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群眾必須到現場辦理’“。董峰說。

河北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教研部主任、教授王小玲 武新杰 攝
專家點評:打造群眾滿意的政務服務 功夫在“線下”
通過與三位行政審批局局長訪談,使大家進一步了解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中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重要載體。行政審批局成立以來,各級政府和部門進行了一場刀刃向內的改革,使得行政審批效率和政務服務質量大大提升,群眾滿意度普遍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展現在線上,功夫在線下,基礎在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中心)。各地通過優化辦事流程,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出了許多便民措施,比如:邢臺:政府出資雙郵寄,讓群眾“最多跑一次”;邯鄲:推行“容缺預受理”,提升群眾滿意度;張家口:“不見面”審批,讓群眾辦事更方便等等,各地的便民措施舉不勝舉,審批和服務越來越便民化,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的比例在不斷提高。盡管如此,也許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網友多提寶貴意見,讓我們來共同維護我們河北的政務環境,優化營商環境,使市場主體和辦事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