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考古地圖:那些老網站現在都怎么樣了(上)
文/曾翔
來源:Yourseeker(yourseeker2018)
按圖索驥是一種值得刻意練習的思考方式。
比如下面這張:
作者把2017年海外最熱門的toc創業公司全囊括了進去。縱軸是行業,橫軸是切入這些行業的具體策略。
這其實是一種蠻有趣的分析方法。如果給它們排列組合,也許能發現更好玩的新模式。
所以我就在想,這能不能復用到更廣的范圍和更新的行業?能不能嘗試做一些預判?比如,區塊鏈。
太多人鼓吹了好幾年“區塊鏈就是下一個互聯網”。如果你真的相信區塊鏈還有很多機會,那我們不如就用互聯網的歷史+按圖索驥的方式來作benchmark,嘗試回答一個問題:
當世界上大多數人共同參與到一件事中,剛開始到底會發生什么?
恰好,在關于互聯網的早期歷史方面,我最近看到一份資料,集合了過去二十多年關于互聯網的所有較為知名的創意。它所提及的100個網站,曾經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廣泛的影響力,很有群眾基礎,相當值得研究。
這種“考古”工作有價值的一點大概在于,當年互聯網還非常稚嫩的時候,是活生生的、各式各樣有趣的人創造了經典,他們嘗試過、努力過、也遺憾過,是他們塑造了今天的互聯網。
或許區塊鏈也會有類似的發展路徑。
因為篇幅限制,我會把這份互聯網考古指南分成上中下三篇,前兩篇分別簡單展開50個網站,最后一篇把這100個網站打包進一張圖里作個好玩的分析,結合我特別喜歡的一位硅谷VC——Chris Dixon的觀點作總結。
100. Blingee(2006年)
GIF創作網站,用戶可以用自己的照片和藝術照做個結合,生成很土味的新圖像,并在社區分享。
它和社交網絡之王Facebook曾經的有力競爭對手Myspace很有關系,但很不幸,它們也有相似結局。
2015年Blingee宣布,由于商業模式出了問題,這家網站要關門大吉。于是一幫媒體為它開了在線“追悼會”,表達沉痛懷念。
但是粉絲們可不干,大家集體抗議之下,居然真的幫助網站又拿到一筆錢,成功起死回生。
現在仍然可以用,但是打開主頁你會發現,真的辣眼睛。
99. I Can Has Cheez burger?(2007年)
分享寵物圖片和“梗”的網站,2007年頂峰時候日點擊量150萬。
因為商業化做得相當不成功,2007年9月以200萬美金的價格賣掉了自己。
98. MeetUp(2002年)
孤獨的人類為了自我拯救,總是會徒勞地做各種嘗試,比如社交。互聯網時代第一個陌生人社交網站大概就是MeetUp。
它不只是出現時間早于陌陌十幾年,現在的主流用戶也很老派,全是大爺大媽。
2017年11月,Meetup賣身給了WeWork。
97. Goatse(1999年)
英文世界里很老舊的一個梗衍生出來的網站,當年純粹是為了惡搞。因法律原因此處不作展開,你最好也不要去搜。
96. Rune Scape(2001年)
超低端版魔獸世界?在谷歌小恐龍出現之前,Rune Scape應該是最好玩、最便宜、也最劣質的一款游戲。當年熱衷于這款游戲的小男孩們,現在應該已經禿了。
BTW,無論互聯網還是區塊鏈,游戲真的一定是最先落地的方向。
95. Who Sampled(2008年)
音樂網站,也可以讓你自己編輯音樂作品。出現得比Spotify早,混得比Spotify慘。
發現了嗎,對人類有療愈作用的兩大利器,社交和音樂。
94. The Sartorialist(2005年)
紐約知名時尚博主Scott Schuman開的時尚博客。只拍路人,好看的那種。
大概可以描述為三里屯街拍網頁版?
93. Club Penguin(2005年)
大型在線社交游戲,可以理解為所有人養了群QQ寵物然后讓它們大亂斗。
大概開了基礎版免費、道具付費的先河。
2007年8月被迪士尼以3. 5億美元收購,2017年宣布關閉服務器。
后來這款游戲在私人服務器上復活,但聲勢遠不復當年。
92. The Toast(2013年)
面向女性用戶的嚴肅+諷刺類文學博客網站,內容質量相當高。而且不像某蒙,創始人根本不屑于炒作情緒。
但是很可惜,商業路徑沒找到,2018年1月后不再更新。
91. Pizza Net(1994年)
1994年的餓了么,不過只支持訂購披薩。
雖說不太嚴謹,但它大概算第一個O2O網站。
90. Stack Over flow(2008年)
程序員版“知乎”。網站上討論最多的八個主題是:JavaScript,Java,C#,PHP,Android,Python,jQuery和HTML。
現在還活著,注冊用戶超過900萬。
89. Something Awful(1999年)
又是“一個網紅撐起了一個網站”。這個網站背后的網紅是喜劇主持人、制片人,大概可以對標為,馬薇薇+馬東的混合體?
88.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1990年)
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貫徹愛與真實的邪惡,可愛又迷人的正派角色。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堅決捍衛數字版權的非營利性網站,喵。
87. Bandcamp(2008年)
在線音樂網站,幫助歌手出專輯然后直銷粉絲,不給中間商賺差價。
大概幫平臺上的歌手賺了4. 21億美金。
86. Crunchyroll(2006年)
內容分銷商,現在華納旗下。動漫、漫畫、戲劇、音樂、游戲、視頻,啥都賣。
有一點點B站的影子,相似之處是都很受粉絲們喜愛、粘性超強。
不同之處是這個網站的視頻播放器實在太爛。
85. DuckDuckGo(2008年)
對搜索引擎來說,搜索結果越精準就越好嗎?它說不一定。
DuckDuckGo,堅決diss谷歌的非知名搜索引擎。它的承諾是:絕不分析用戶畫像,絕不根據其他用戶的結果偏好進行搜索優化。
84. Friendster(2002年)
曾經的亞洲版Facebook。2011年6月注冊用戶過1. 15億,據說曾有希望成為Facebook那樣的龐然大物。
沒想到最后成了人人。
83. Have I Been Pwned(2013年)
一個正義感爆棚的網絡安全專家做的網站,輸入電子郵箱可以查看相關賬戶的數據是否被泄露。
不知道酒店數據查不查得出。
82. New York Times(1996年)
可能是歷史上最會起名(名字里同時存在時間和空間概念)、最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之一。
81. wikiHow(2005年)
wiki告訴你what,wikiHow告訴你how。可能是最全的生活小技能聚合網站。
這個網站的第一篇爆款文章是:“如何快速減肥”,500萬次PV;最受歡迎的文章是:“Windows系統如何截屏”。
據它自己說,網站文章曾指導了四個在緊急情況下出生的嬰兒的接生工作。
80. Ask Jeeves(1996年)
最開始是搜索引擎,但是做不過谷歌。于是向知乎轉型,推出問答社區,寄希望于從真實用戶獲取答案,而不再單純借助搜索算法。
現在它已經不在了。
79. Genius(2009年)
最開始做嘻哈音樂起家,然后逐步擴展到歌詞、新聞、故事、詩歌的UGC生產。
大概算網易云音樂評論區的鼻祖?
現在做音樂產業相關。
78. Drudge Report(1995年)
新聞網站,做政治、娛樂和時事相關,第一個爆出克林頓-萊溫斯基的性丑聞。
和今日頭條、趣頭條很像,因為他們都專注于下沉人群。
區別在于,它政治傾向嚴重(很右翼),且毫不掩飾。
77. Fanfiction(1998年)
起點中文網的鼻祖?不同點在于,它的用戶基于知名IP寫同人小說,而起點的用戶只會催更。
它是海外流行小說品類流量最高的網站之一,目前注冊用戶超1000萬,上面的同人故事超過40種語言。
這里更適合和世界分享你剛編的故事。
76. Rotten(1997年)
圖片分享起家,用來滿足一些人的病態/變態好奇心。是第二個建議不要去看的網站。
大概可以定義為惡心版煎蛋,不得不承認,這樣的需求居然真的存在。
75. Project Gutenberg(1994年)
全球第一個數字圖書館,比Kindle商店早了大概十年。
74. Pandora(2000年)
音樂網站,根據用戶反饋推薦音樂和歌單,大概比網易云音樂早十年。
遺憾的是它沒做成Spotify。
不遺憾的是它倆最后可能都要輸給蘋果。
73. TV Tropes(2004年)
你想沒想過,有一天會以看B站視頻的心態刷wiki?
這個網站似乎做到了。
它做電視、電影、漫畫、文學相關的名詞跳轉,看得越久,你越會有一種看文字版抖音的錯覺。
72. Photobucket(2003年)
圖片和視頻的托管、分享網站。
做得夠早、用戶不少(注冊會員超1億),但是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它先后輸給Flickr,Pinterest,Twitter和Ins。
71. XKCD(2005年)
很復古的網絡漫畫網站。也算是“一個網紅撐起來一個網站”。Randall Munroe的漫畫很有洞察和笑點,而且帶有諷刺意味。
唯一的遺憾是畫風太復古了,簡直oldschool。
70. Hampsterdance(1998年)
動畫網站,主角是很可愛的倉鼠,二十年前非常知名。
但不知道為什么,這個動畫會讓我很出戲地想到拼多多的廣告,“拼多多,拼多多。。。”
69. Wookieepedia(2005年)
星球大戰獨家贊助版“維基百科”!(大誤)
關于星戰的一切,你都可以從這里最及時地看到最權威的內容。
典型的一個IP養活一個網站。
68. W3Catalog(1993年)
可能是互聯網歷史上第一個搜索引擎。
它關掉的時候,佩奇和布林還在學校哼哧哼哧搞研究。
67. Game FAQs(1995年)
互聯網早期最權威的游戲指南聚集地,可能是眾多游戲開發商的夢魘。
這里的人因為游戲聚集起來,造就了最早的一批網絡文化,社區梗很多,并且由此產生了神奇的社交關系。所以本來想說它是游戲直播平臺的鼻祖,但實質可能更偏貼吧。
這個網站的沙雕網友至今仍然活躍,一個不負責任的猜測:可能比貼吧活更久。
66. Awl(2009年)
Slogan有點意思:關于新聞、思想和一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
一個隨筆網站,習慣以紐約天氣開頭,中間夾敘夾議,很博客風。如果美國中學生要準備母語高考,可以直接拿這里的文章練習閱讀理解。
號召“Be Less Stupid”的它肯定想不到,其實還是有個人和它唱反調:“Stay Foolish”。
65. Hotmail(1996年)
大概是歷史上第一個免費的電子郵件服務,微軟開發的。
很多網齡很早的人至今可能依然是它的季活用戶。
2013年,這項服務正式被并入Outlook。
64. Alta Vista(1995年)
互聯網最早期的搜索引擎。又一個出現得比誰都早,結局比誰都慘的悲劇。
干不掉谷歌也就算了,最后居然賣給了雅虎,悲上加悲。
63. LinkedIn(2002年)
當年PayPal一群人頭腦風暴,要幫助PayPal轉型。LinkedIn是其中一個idea。后來PayPal沒失敗,LinkedIn居然也做起來了。
灣區曾經給過評價:LinkedIn,一個永遠沒法通關的大型角色扮演類網游。每個人扮演不同角色,或裝逼、或賣萌、或撒謊,賺取、騙取、交易各種socialcapital。
62. Open Secrets(1996年)
美國特色資本主義網站,專門研究金錢如何影響權力。
用戶可以在這里看到政治捐款的流向,所有美國國會成員和政府高官的個人財務情況,以及鄰居剛剛把政治捐款花在了誰身上。
61. Pinterest(2010年)
絕大多數用戶是女性,為數不多的男設計師們可能純粹是出于職業需要才來尋找靈感。
最大成就是培養了用戶習慣,然后幫助Instagram成為最大的圖片社交應用。
60. Seamless(2005年)
1999年就開始干餓了么的活,不過當時的配送對象是企業,2005年才向個人客戶開放。
2013年和GrubHub合并,現在又等到UberEats這個難兄難弟。
美國人民大概可以期待,它們什么時候開始又一輪燒錢。
59. Newgrounds(1995年)
Flash時代的B站。
可惜商業化做的太差,一個不思進取的典型,現在沒什么人用了。
58. Pitchfork(1995年)
又一個古典版網易云音樂,或者不妨這么定義:網易云音樂+起點中文網。
反正有點神奇。
57. WikiLeaks(2006年)
大名鼎鼎的維基解密。我理解就是一個政治版微博,因為這個網站爆出來的瓜從來不會讓人失望。
有一句評價很中肯:也許它沒有改變新聞業,但是,它或好或壞地改變了世界。
56. Digg(2004年)
Digg留給世界的最大一筆遺產是:不要研究它的成功史,去研究它怎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它的失敗之處在于,曾有可能成為一個關系鏈薄弱的Facebook,但最后生生把自己作成了知乎日報網頁版。
55. Expedia(2001年)
飛豬、攜程、美團都想干的事,Expedia已經干了快二十年。
54. OkCupid(2004年)
哈佛學生的技能點大概都加在了社交上?比如熟人社交的小扎。沒想到早在唐巖之前十幾年,另外幾個哈佛學生也已經開始做陌陌想做的事。
它的引導匹配方式是現在很多陌生人社交產品都在模仿的:先做性格測驗,再用結果匹配。
53. Neopets(1999年)
虛擬寵物游戲網站,我覺得它最具備區塊鏈精神的一個網站,甚至對當下的區塊鏈游戲項目都有啟發。
它最厲害的一點是引入兩類虛擬貨幣制度,一種可以在網站內獲得(類似于積分),另一種既可以用法幣購買,也可以在游戲中偶然獲得。
有人從這里看到了雙token機制,還有人看到了穩定幣的雛形。
52. Space Jam(1996年)
又是“一個網紅撐起一個網站”系列。
這個網站背后的網紅是喬丹,1996年拍了這部電影,應該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籃球電影。
51. BuzzFeed(2006年)
可能是病毒式增長做得最好的內容網站。最開始的話題是在線測驗、清單式文章、流行文化、熱點分析,現在擴展到了各種政治和商業話題。
怎么對標呢?一個非常不貼切的形容:網頁版頭條+虎嗅+大象公會+一條,跳脫社交媒體之外的另一種較為神奇的媒體方式。
未完待續,歡迎分享以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