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針對大學的勒索軟件攻擊數量同比增加了一倍,隨著信息安全團隊抵御網絡攻擊,勒索軟件的需求成本也在上升。通過對針對高等教育進行勒索軟件活動的分析發現,與2019年相比,2020年針對大學的攻擊翻倍,平均贖金達到44.7萬美元。
近年教育行業網絡安全事件
江蘇鹽城7萬余條學生信息遭泄露
2021年7月,鹽城警方偵破一起公民信息販賣案件,涉及7萬名學生家長,個人信息流出的源頭是機關單位內部人員,其憑借職務之便,將敏感數據發送給教育培訓機構用于營銷獲利。
超10萬中小學生信息泄露
珠海網警在“凈網2021”專項行動中破獲一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團伙,抓獲6名嫌疑人,查獲中小學生個人信息10萬余條。
浙江省1000萬學籍數據在暗網售賣
浙江省1000萬學籍數據在暗網售賣,數據僅售大約1000元。據推測,浙江省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類系統可能被“拖庫”,也有可能是內部人員賬號泄露導致的問題。
如上事件中類似的大規模學生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是黑客攻擊和教育系統或平臺“內鬼”泄密。
一方面黑客利用自己的網絡技術,入侵相關網站或系統后臺,竊取公民個人信息進行販賣、詐騙;另一方面,“內鬼”則利用自己的權限,非法獲取個人信息進行黑色交易。
教育行業信息泄露事件時有發生,不論是黑客的外部攻擊,還是系統內部的泄露都表明教育行業網站和系統在數據信息保護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那么如何給廣大學生一份穩穩的安全感呢?
教育類網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所以教育平臺必須對網絡安全提起重視:
1.做好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和網絡合規化工作,盡快完成等保三級測評;
2.部署必要的網絡安全防御措施,例如,SSL證書,web應用防火墻,滲透測試等;
3.建立良好的研發管理制度和責任制度;
4.做好內部人員的網絡安全知識培訓及意識培養等。
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數據泄露的風險,隱私數據安全保護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如何運用好“大數據”這把雙刃劍,更好造福人類社會,需要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
信息泄露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對教育系統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提升數據保護意識,控制隱私泄露風險,應當成為網絡運營者的重點工作。我們要汲取必要的教訓,全方位部署網絡安全加密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