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97,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十年技術深耕細作

為您提供各行業互聯網私人定制開發解決方案

免費咨詢熱線15890197308
新聞資訊
把握先機贏得挑戰與世界同步
首頁 新聞中心 科技前沿

革命尚未成功,雷軍仍需努力

來源:創世紀 發布時間:2018-07-10瀏覽:2368次

革命尚未成功,雷軍仍需努力  1995年對中國互聯網來說有好幾個大日子。對于今天99%的中文互聯網的用戶來說,1995年之前的科技生活是一片空白,很難想象的。  就像我們無法想象1995年5月1日之前,我們這個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不執行雙休日的。  1995年,大三的劉強東寫一晚上代碼就能掙到五萬塊錢。周鴻祎畢業加盟的方正年底在香港上市。雷軍1995年2月出版的《軟件世界》上寫了一篇文章《WPS新篇章,盤古辦公系統》。  從1984年“兩通”、“兩海”享受處級行政級別開始,和動輒幾十年上百年差距的傳統行業...

革命尚未成功,雷軍仍需努力


  1995年對中國互聯網來說有好幾個大日子。對于今天 99% 的中文互聯網的用戶來說,1995年之前的科技生活是一片空白,很難想象的。

  就像我們無法想象1995年5月1日之前,我們這個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不執行雙休日的。

  1995年,大三的劉強東寫一晚上代碼就能掙到五萬塊錢。周鴻祎畢業加盟的方正年底在香港上市。雷軍1995年2月出版的《軟件世界》上寫了一篇文章《WPS新篇章,盤古辦公系統》。

  從1984年“兩通”、“兩海”享受處級行政級別開始,和動輒幾十年上百年差距的傳統行業相比,中國的科技公司和大洋彼岸并沒有那么大。1986年還是大型機的時代,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王安,握著他的手說,

  “你現在在美國很出名,家大業大”。

  至少在中關村,大部分技術和產品的普及是和美國同步的,中國人像美國人一樣工作,做出的產品晚一年兩年,但是體驗未必更差。雷軍第一次使用 WPS,覺得軟件好用得不像中國人做的。

  到了1995年的,在很多人眼中,什么是高科技,電腦就是高科技,電腦里面裝裝什么?就是DOS + 五筆字型 + WPS文字處理工具。

  后面兩個都是中國的,DOS不考慮知識產權想國產化也不是那么難。至于芯片,當時臺灣人大部分還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王雪紅曾經說過,按照一年工作200天、每天8小時,全球6億臺電腦來計算,如果全部換上威盛“中國芯”,將可以節省13座核電站。

  所以1995年,Wintel 聯盟無可比擬的威力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沒有人會危言聳聽我們要被“開除球籍”了。“傅明老人”和英達的堂弟英壯還拍了一部家庭情景喜劇《電腦之家》在央視播出,等于免費給微軟打了廣告。

  Windows 95發布萬人空巷,一夜之間所有基于命令操作的軟件都過時了。1993年發布的第一代奔騰芯片,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按照過去的規矩稱之為586,但是很快大家發現英特爾已經進入新時代了,奔騰就是奔騰。

  在Wintel勢如潮水的產業革命面前,倪光南和柳傳志的分道揚鑣。兩人關于“貿工技”和“技工貿”的爭論成為經典。之后二十多年里,老院士二十多年如一日停留在OS和CPU自主這個命題上。

  01

  2014年小米第一個巔峰期,人物雜志寫《雷軍豹變》。周鴻祎恭維雷軍和楊元慶、求伯君是中關村第一代人。

  但是實際上雷軍應該算第三代人了,第一代是倪光南、王選、王永民、王輯志,全都是搞科研出身的40后,1984年的時候,他們已經形成了漢卡+五筆+排版+打印一條龍的產業鏈。他們最重要的作用是敲開體制,自主研發,把中關村從投機倒把的污名中拯救出來。

  第二代是以求伯君,周志農,朱崇君為代表的80年代程序員。王小波如果鐵了心當程序員也應該是這一代。他們在商業上所得不多,是中關村技術社區的重要圖騰,完全拋開體制單干的第一代。

  雷軍受到這些前輩的影響,有為中國軟件爭口氣的想法,所以周一到周四他會要求員工穿工整的西服,這樣才像國際化的科技公司。所以當微軟來接洽WPS和Word文件互認的時候,他更多感受到的是被微軟承認的喜悅而不是警惕。

  但是雷軍又不會像倪光南這些前輩那么認死理,和 Office 全面競爭的盤古組件迅速失敗了,盜版光盤和下載站的崛起對國產C端軟件打擊更為致命,金山面臨著生存危機,雷軍又在CFido論壇西點上寫下了另外一篇文章《我的程序人生》,然后轉身到微軟平臺上做詞霸、毒霸和游戲去了。

  金山的日子一直是很苦的,有些尖峰時刻,比如和連邦軟件一起搞國產風暴,比如雷軍和丁磊打賭,劍俠情緣網絡版上線人數破十萬。但是每一塊業務很快都會陷入苦戰。慢慢就從千年老二掉到了千年老三。

  雷軍是能力很逆天的人,能力強的人當老板有個好處,下面的人凡事都有個依靠。但是也有壞處,就是容易苛責手下,“鞭笞健兒”。反而是那種業務能力不強的創始人,會哄人,會分錢,容易當劉皇叔漢高祖。

  周鴻祎和雷軍是中關村公認的兩個能力逆天的學霸,但是都對人對內緊對外松。有種說法說是金山出來的人有弒父情節,大概都是被雷軍給壓的。

  況且貧賤夫妻百事哀,當時金山是真沒什么錢。雷軍自己手里的活錢全靠賣卓越網給亞馬遜。后來金山一些人出來創業,比如馮鑫,沒從雷軍手里拿到錢。還有些更小的小弟,反而是王峰塞的錢。

  雷軍是苦日子過慣了,今天我們去看小米的招股書,14500名員工,“人均薪酬”只有28萬,對比華為、騰訊、阿里,大概只有對手的三分之一,即使考慮6600名小米之家員工。這個數字估計也只有一半。

  所以你看2014年之后,已經儼然是BAT之后的最大東家,小米中層還是很少有 BAT 跳過來的,高層就更沒有了。待遇確實是有落差的。

  《芳華》里面有句經典臺詞叫,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而過過苦日子的人,最懂得應該和誰分享。

  雷軍后來應該是有反思的,金山的老部下后來出來創業,能給錢的就給了錢。2014年雷軍拿到了金山董事會給他400萬股獎金,給金山員工發了“陽光普照獎”,后面才有馬化騰給騰訊全員派RSU的事情。小米創業這次,研發人員全員持股,聯合創始人股票是給夠的,最后提前退休的KK和周博士,股份都沒受到什么影響。

  2014年小米在巔峰期黎萬強去硅谷閉關的事情。在媒體那里被傳了無數個版本。在一般人的理解中,一個一手打造了小米現象級互聯網營銷的聯合創始人,突然離職,不是因為有特別大的任務在身,就是因為犯了特別大的錯誤。還有人繪聲繪色描述,阿黎是因為風頭太盛,壓倒了雷軍才被迫“退居二線”的。

  實際上事情很簡單,設計師出身的黎萬強跟喜歡做從0到1的事情,無論MIUI還是小米網都是。很多事情做多了,就倦了。正好那一段時間個人生活又處于多事之秋,遇到了中年危機,黎萬強想要換個生活方式,就向雷軍提了要求。雷軍沒說二話,就答應了。

  黎萬強沒有像公開信里面說的那樣去硅谷“閉關”,在外面辦影展,看項目,晃悠了一年,回到小米去了。而且如他所愿,還是做了和影像相關的事情,從0到1的事情,負責了小米影業。再過了兩年,又去順為做投資合伙人。

  根據小米的招股書,黎萬強是持股比例僅次于雷軍和林斌的創始人,這樣的自由度在別的公司是很難想象的。在此期間有很多種說法是友商想要挖阿黎,但是實際上談都沒有談過。

  因為黎萬強說雷軍是自己的“老大兼老師”。2009年冬天的那個雪夜,在雷軍灌下一瓶又一瓶喜力抒發心中憤懣的時候。黎萬強是第一個拍桌子把談話氛圍從悲愴轉向樂觀的,“才40歲,好日子還在后頭”。

  4月底在武大的發布會前,雷軍和投資人溝通“硬件綜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的保證”時,又是黎萬強一馬當先,讓投資人“放到20年之后回頭再看,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決定”。

  那天雷軍在武大宣布這項決定的時候,眼中似有淚光,讓人很難懷疑他的真誠。畢竟這是他的主場,不需要任何煽情就能贏得無窮的掌聲。雷軍當天沒有提到任何和上市有關的事情,人們大概明白,小米的上市會比預想中更快地到來。

  本周公布的小米招股書里面,有一個小小的彩蛋,注意到的人不多。

  2011年8月16日小米發布的第一款手機,全網轟動。但是一周后,小米接受了一筆60萬美元的B++投資,按照半年前的B+輪估值進的。晨興的劉芹講過,雷軍這樣的創始人,100億美元估值一下閉著眼睛投。

  這位按照半年前估值投進來的大佬,好大的面子,一定也是有恩于雷軍吧。

  02

  小米上市,各位大佬能幫襯的都幫襯到了。二馬,李嘉誠,國家隊都沒有缺席。劉強東今天還發了一個微頭條講雷軍的厚道。雷軍最近經常講一句話,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成名太早,輩分太高,有大哥光環和偶像包袱,這是雷軍厚道的原因。

  2010年5月,還是3Q大戰的前戲,雷軍已經三年沒去過金山的辦公室的。金山的陳勇給雷軍打電話,說一定要他來見面聊聊。雷軍就去了,陳勇跟雷軍說的是金山網盾和360安全衛士的強制卸載之戰。講著講著陳勇一個大男人就哭了,說360是惡霸,要是雷軍不管他就辭職,去一個能戰斗的地方去。

  那時候雷軍專職做投資人,閑云野鶴,所到之處都是一片掌聲,小日子過得正好。根本沒有必要趟這趟渾水。但是一看見兄弟的眼淚心就軟了,要回來幫金山。

  正好當時傅盛被追殺得厲害,雷軍給老周發短信的事情無人可以證實,但是親自出面去找張穎談這事是肯定有的。讓金山毒霸團隊和傅盛的團隊合并,攤薄了經緯的早期投資,有了后來的獵豹。

  陳年和凡客的事情也是一樣。凡客順的時候陳年春風得意,祝“小米手機做得和凡客的衣服一樣好”。雷軍聽了這話也沒放在心上。后來凡客出了問題,陳年來找雷軍,雷軍二話不說就給了1億美元,讓已經群情激奮的投資人都拿錢出來幫凡客。

  但是運氣不會太差,這句話在雷軍身上就沒有應驗過啊。

  金山的上市一波三折搞了八年,互聯網泡沫沒趕上,SP紅利沒享受到。和孫正義一樣照著 Time Machine 理論來中國撒錢的海外 VC 當時就喜歡聽 copy2china 的故事。結果雷軍很耿直地說,在中國做通用軟件,想當微軟的公司沒戲,專用軟件還有上市的希望。

  如今已經經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洗禮,見過熱錢翻滾的創業者可能完全不了解這句話對自己估值的殺傷力。金融危機前的明星互聯網公司酷訊,當時還在增長和盈利的狀態,就是后來因為對標對象從百度變成了垂直領域的百度,創始人陳華吳世春直接被投資人拿下了。

  在 2007 年金山的港交所敲鐘前,新浪科技的記者追問求伯君到底這次上市金山的員工能出幾個百萬富翁,當時站在一邊的雷軍表情是有些黯然的。

  “可能造就一百多名百萬富翁,”

  “有沒有一個大概比較準確的數字,大概一百多少萬?”

  “現在無法確切給你一個數字”。

  “肯定過一百是吧?”

  “左右吧”。

  幸好那一次上市,金山開盤大漲接近40%。但是雷軍強顏歡笑的情緒是很難改變的。他形容自己的情緒是“苦難”和“悲涼”,上市兩個月后,雷軍就離開金山了。王峰從金山走的時候,要雷軍好好讀讀《甲申三百年祭》的,戲做得很足。但是雷軍一個董事長,背起一個雙肩包就走了。

  對于雷軍最大的誤解就是“臺風口的豬”,雷軍這么說是謙虛,很多人當了真。除了移動這次風口之外,雷軍可以說一次風口也沒有踩中。

  2014年到2015年熱錢翻滾的時候,無論是最激進的樂視,還是滴滴美團Uber都在做一件事,堅決把一級市場上的錢融完,不惜把份額交給野路子的國內基金,讓華興的包凡發出了“警惕風投散戶化”的警告。但是雷軍的選擇是拒絕了孫正義的數十億美元。之后的18個月小米開始進入了地獄模式。

  在小米即將公布的一條紀錄片里,有相當篇幅用于描述公司的“至暗時刻”。2015年雙11的時候,公司內慶功的活動和公司外給媒體的通稿早就準備好了。然而一直到晚上10點的時候,銷售額的排行榜上小米依然被華為榮耀所壓制,直到最后一個多小時的下了一個“紅包雨”,小米終于回到了第一。

  雷軍又一次強顏歡笑地開了香檳,身邊的負責小米網銷售的副總裁朱磊,是金山系出來的老戰士,她沒有一點虛與委蛇的心情,開口就說,“過去的雙十一,是我們想怎么玩兒就怎么玩兒,今年這個第一……”

  下面都沉默了。

  這種小米內部的壓抑的氣氛一直到16年底的小米MIX的發布會后才得以緩解。在小米“至暗時刻”之后的18個月,雷軍讓親自下場負責手機的供應鏈,拜訪三星,重整產品線,把整個公司從衰退和渙散的邊緣帶了回來。

  到今年一季度結束的時候,看著三年的同比增長數字,小米內外的氣氛為之一振,似乎都對阿里巴巴之后最大的科技公司IPO躍躍欲試。這種心理支撐了小米千億市值和雷軍首富的討論。與此同時,獨角獸回歸的政策綠燈亮了起來,小米一度有希望把一半以上的新股份額在國內發行CDR。

  好像厚道的人運氣真的好了起來。

  但是事情突然突然起了變化。媒體對于小米估值模型的討論基本脫離了小米希望設置的軌道,迫使雷軍在路演中毫無準備地講出了一些話,“小米的估值等于蘋果乘以騰訊……總不可能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

  而且在中美貿易戰逐漸加碼,A股千股跌停的當口,證監會也出人意料地甩出一個《84問小米CDR》。

  小米是顧大局識大體的,端午節一過,主動撤回了CDR的申請。金山當年上市的時候,雷軍說過一句話,

  “A股港股納斯達克,我的經驗能做上市咨詢”。

  十一年又是一個輪回。

  了解香港的人都知道,春去夏來之際,這是香港對北風異常敏感的季節。小米提交招股書的時候,蘋果 日報壹 周刊之類的標題是“同股不同權小米飲‘頭啖湯’,林鄭與金主密切關系,為大仔鋪路”。等到小米創始團隊來香港路演的時候,蘋果 日報又是幸災樂禍地搞個大新聞,“小米首日僅超購兩倍”,下面還放了一條香港熱心市民K先生購買米家產品失望而歸的新聞。

  小米的上市團隊估計看到此情此景也倒抽了一口涼氣。好在招股截止的最后一天,觀望多日的投資者紛紛冒出,十萬人,十倍。

  松了一口氣。

  但是直到昨天下午,港島在晚飯前突然烏云密布,下了半個小時的雨。小米IPO的暗盤交易還在扯動,打折出售,明天破發的消息還在流傳。香港中環的氣氛有些微妙,完全不像2014年迎接阿里巴巴的那個橙色的紐約。

  03

  小米來香港的時間,正趕上李嘉誠宣布退休。雷軍和李嘉誠見面之后。香港“打工皇帝”,“和黃大班”霍建寧和王翔一起出席了記者會宣布長江和記及旗下屈臣氏將在全球幫小米帶貨。霍建寧說自己不夠 cool ,發現小米太晚了,

  “但是小米很酷,所謂性價比,就是廣東話‘平靚正’,‘never too late’”。

  香港記者總是喜歡多問,又問67歲的霍建寧是否會和李超人一樣退休。霍建寧沒有回答。李超人拔擢霍建寧在1985年,出任長實董事,那一年正是《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署的第二年,外資撤退,李超人ALL IN。

  當時李超人57歲,比今年的雷軍年長八歲。但是當時霍建寧33歲,比今天小米領導層中比較年輕的兩位,全球業務副總裁 Manu Kumar Jain 和 CFO 周受資都要年輕。41歲時霍建寧接替馬世民成了“和黃大班”,此后成了李嘉誠新帝國版圖中最堅硬的一塊基石。

  推薦霍建寧上位的是其前任“和黃大班”馬世民。馬世民軍人出身,是英國人卻為法國外籍軍團效力,所以成了同樣是軍人出身的任正非的精神導師。任正非為馬世民的中文版自傳寫了序言。

  今天雖然華為變成了某種民族主義的象征,成了標題黨最喜歡的報道對象。但是其實任正非講過,華為的創業史就是全盤西化史。任正非本人和非常多的西方商業領袖保持非常好的私人關系,經常和他們討論的問題是管理的問題,這兩年尤其多地變成了身后的管理問題。2013年88歲的格林伯格見到任正非,兩個人就開始討論退休,格林伯格雖然還能每天早上做50個俯臥撐,但是開口就說,

  “三年之后我就準備退休了,我把公司交出去了,給誰誰誰”。

  華為“全盤西化”的另外一個標志是“藍血十杰”的評選。“藍血十杰”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在二戰中的十位年輕人,后來他們進入福特,把這家公司從老福特的個人的經驗中解放出來,進入了量化科學管理的階段,開創了職業經理人的一個黃金時代。這個評選同時體現了任正非的軍隊情節和對年輕人才的渴望,任正非喜歡提“一代將星閃耀”這種說法。

  根據王潘寫的那篇《中國手機往事》,2013年華為被小米打醒之后,任正非要做線上品牌的手機。最后終端業務部門經過幾次爭論之后,是華為成立新的品牌榮耀,是劉江峰帶隊,不是余承東,更不是任正非來直面小米的競爭。后來劉江峰和徐昕泉兩任榮耀業務總裁先后離職,對華為手機業務幾乎沒有影響,充分體現了華為人才的板凳深度。

  這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阿里,2007年香港第一次上市后的阿里巴巴,就開始推動高管輪崗,四大BU,三大子公司一下子就動起來了。尤其是孫彤宇的離崗進修,被很多人陰謀論地解釋為“杯酒釋兵權”。馬云接受采訪的時候很有底氣地講,

  “孫彤宇小鬼是我帶出來的,孫彤宇要是能夠取代我,我早就能夠放手了。我今天真想找到一個人(接替我)退休。”

  同樣的意思,任正非說得更直白,

  “我現在手里沒權,整天游手好閑,是革命成功的標志”。

  這在小米這里不可想象。小米的至暗時刻靠雷軍自己沖進一線,小米從線上轉線下,雷軍要自己跑河南的五線城市。小米在武漢謀劃第二總部,雷軍要凌晨一點到機場,當天轉戰四五個場次,見七八波政府官員、校友、楚商,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三點。就連小米最拿手的線上營銷,從2016年之后開始,雷軍也基本成了公司唯一的網紅。

  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幾百億美元的公司多,從百度京東到美團,滴滴,小米,今日頭條。上千億美元的公司少。1000億美元是一個天然的鴻溝,把阿里騰訊華為和其他競爭者遠遠分開。你當然可以從業務層面去理解這種差距,但是更直觀的感受就是有沒有任正非嘴中所說的“一代將星閃耀”。

  今年華為和阿里都迎來了例行的新老交替,阿里出現了85后的淘寶總裁蔣凡,靖捷任天貓總裁,井賢棟接替彭蕾的螞蟻金服董事長職務。華為是孫亞芳卸任,輪值 CEO 制度變更為輪值董事長制度。騰訊暫時看起來還沒有這樣的新老交替,于是投資部的“當權派”和做業務的“少壯派”之間的矛盾,就通過潘亂的一篇《騰訊沒有夢想》暴露無遺。

  其實小米早在金山時代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在一封公開信中說,

  “我們已經是祖父級、爺爺級的公司,時代已經從PC時代轉型到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時代,我們都落后了。大家可以反思一下:我們整個公司的機制、決策流程,包括我們各級的管理者思路是不是真正的互聯網化了?2004年,我曾經在公司掀起了互聯網轉型的革命,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真的理解什么叫互聯網。”

  今年一次小米高層的例行會議上,雷軍突然提了一嘴,說有沒有可能上市之后,我們內部出現一個30歲左右的集團副總裁。之后在另外一個場合,雷軍向高管們表示,上市之后他準備找個時間,離開公司一個月,看公司能不能平穩運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雷軍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但是對于前線吃緊的小米來說,這樣的愿望目前還是一種奢侈。雷軍已經立下了軍令狀,要18個月重回中國手機市場第一。接下來還有 IOT 和傳統家電廠商的宣戰,小米的高端機和海外市場,場場都是硬仗。

  小米2017年的絕地反擊,一半歸功于雷軍親征“逆轉勝”,另外一半要歸功于海外市場的大爆發。林斌甚至估計最快今年,小米的海外市場出貨量就能超過國內。今年小米上市前業績的一大亮點,也是印度市場拿下第一之后,很快印尼市場也出現了十幾倍的增長。在國內智能手機滲透率見頂的時候,目前海外市場的成長支撐了資本市場對小米大部分的想象力。

  在今天小米的上市慶典上, Manu Kumar Jain 帶來了很多張印度面孔。外號“唐馬儒”的小米全球業務副總裁是最接近“將星閃耀”。他的出身與金山系無關,與雷軍的朋友圈無關。這位前麥肯錫的職業經理人和成功的創業者,一個人單槍匹馬開始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業務。今天已經是印度商界最受矚目的一顆新星,福布斯和商業周刊封面的常客。

  有些高難度的動作,比如一邊和印度總理莫迪用小米手機自拍,一邊送給莫迪的死對頭,德里首席部長 Arvind Kejriwal 一部印度國產的紅米手機。這完全是貼地飛行,超出雷軍能力范圍的事情。

  去年年底雷軍為了表示對印度市場的重視和對印度團隊的鼓勵,繼 “r u OK” 之后又一次去了南亞次大陸。

  在班加羅爾忙完一天正事之后,他興致大發突然提出想去看看印度的火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印度的火車和他一樣都是B站的IP。雷軍拖著助理和印度的同事走到車站,得知當天的全部火車都已經開出。

  剛聽到了這個消息雷軍很失望,但是一轉身他突然跳下站臺。踩著枕木向夕陽的方向跑去,身后的同事們也只好跟著跑了起來。這時從站臺的方向看去,雷軍好像是電影里的阿甘,在身后留下長長的拖影和一群跟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