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阿里回應再入美國市場黑名單:政治化環境下的犧牲品
騰訊《一線》作者 孫宏超
美國當地時間1月1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下稱USTR)發布有關2017年度知識產權保護的報告,淘寶等9家中國市場再次被列入其所謂“惡名市場”名單,占比約20%。
六年前USTR將淘寶從名單上移除時曾表示:該公司過去一年間做出了引人矚目的努力,與版權所有者或行業組織展開了直接、徹底的合作,對其網站展開清理。
阿里巴巴集團對此發表公開聲明稱:基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阿里巴巴再次成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高度政治化環境下的犧牲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惡名市場名單僅僅針對非美國國家,它已不是關乎知識產權保護,而是實現美國政府貿易政策目標的工具,其真實意圖終將為人所知。
2011年2月USTR發布首份“惡名市場”名單以來,百度、搜狗、京東等都曾被列入其中。
USTR發布的2017年度知識產權保護的報告中,將9家中國市場列入“惡名市場”名單,其中有淘寶網等3家電商平臺,和北京秀水市場等6家線下市場,在整個名單中占比近20%。
“多年來,阿里已擁有一套嚴謹的知產保護體系,能夠保護全世界范圍內權利人的知識產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對此表示,作為一個連接賣家和買家的平臺,阿里巴巴自身并不生產假貨,只是假貨在現實生活中客觀存在著,且伴隨電子商務的發展、交易場景的迭代,制假售假供應鏈正在從線下蔓延到線上。
如今已有超過10萬個品牌入駐了阿里巴巴旗下各電商平臺經營,其中涵蓋了75%的全球最具商業價值消費品牌。“難道這些品牌商都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和選擇嗎?”鄭俊芳說,事實上,為保護知識產權,阿里建立了由LV等30個全球知名品牌參與的打假聯盟,包括國際反假聯盟、美國電影協會及汽車工業反假冒協會等。
法國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也在今年8月,與阿里達成突破性協議,雙方將共同開展知識產權保護,于線上線下發起針對侵權者的聯合行動。
“阿里這些年打假投入有目共睹,這對肅清假貨有積極意義。”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區經理張琳表示,“我們網上發現疑似售假鏈接后,第一時間與阿里協同處理,最終挽回了幾千萬元經濟損失。”
今年3月,阿里巴巴公開呼吁對知識產權犯罪加重刑罰,加大打擊制假售假在中國的執法力度。馬云就此發出的“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公開信,在今年的中國“兩會”上得到眾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響應,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也表示認同。
鄭俊芳介紹,目前阿里已經與公安等各類執法機構緊密合作,打擊線下假貨窩點。
“今年阿里巴巴知產保護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是,數據技術已經轉化為打假的巨大推動力。”她說,尖端科技對知識產權侵權商品進行了有效的主動防控,很多侵權商品根本無法出現在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上,這使得注冊阿里巴巴知產保護平臺的用戶增加17%的同時,整體知識產權投訴量顯著下降,降幅高達42%。
鄭俊芳還介紹,整個2017年,阿里巴巴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中,97%一上線即被封殺,24萬個淘寶疑似侵權店鋪被關閉。
阿里巴巴還通過向執法部門移交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線索的方式,持續推進線下打擊。日前發布的《2017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阿里巴巴支持執法部門開展線下打擊:提供給執法部門1910條線索,1606個犯罪嫌疑人基于阿里巴巴提供線索被抓獲,執法部門搗毀了1328個制假工廠和分銷點。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還做出了中國電商平臺起訴售假商家的系列第一案等“壯舉”,鄭俊芳表示,2018年阿里巴巴還將不惜代價提高制假售假成本,“讓制假售假者痛。”
2012年1月,針對USTR發布惡名市場名單并將淘寶網列入其中一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曾公開表示,美方在惡名市場名單中對中國相關企業的描述使用“據稱”或者“行業指出”等模棱兩可的措辭,既沒有確鑿的證據,也沒有詳細的分析,是非常不負責任和不客觀的。
就在2017年USTR發布“惡名市場”名單后,阿里巴巴集團總裁白求恩發表署名博文,表示“無論我們采取了多少努力、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取得了多少成績,USTR都沒有興趣也不愿了解正在發生的事實。”
“因此,我們認為這份名單并不能準確反映阿里巴巴保護品牌商權益和知識產權的成就”,白求恩表示,我們也不得不認為,該報告是一個具有嚴重缺陷、充滿偏見的政治化產物。
白求恩還指出了頗具諷刺意味的一點,即USTR所發布的惡名市場名單,本意在于強力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但事實卻證明,背后的驅動力早已偏離這個初衷,惡名市場這把利器也隨之失去鋒芒。
“阿里巴巴保護知識產權的努力,不會受出自任何機構的任何報告所影響,何況其背后還有深刻的偏見和政治屬性。”鄭俊芳透露,事實上,2017年,與阿里建立合作關系的品牌權利人數目大幅增長,“品牌,廣大商家,消費者,已經深刻感受到阿里巴巴知識產權保護所帶來的商業繁榮。”
鄭俊芳也呼吁,希望USTR能夠客觀公正地看待社會各界對阿里知產保護工作的評價,摒棄各種偏見和不正當因素干擾,以負責任的態度,正視和尊重阿里巴巴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