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蘋果手機降速門”:不能只聽蘋果自說自話
來源:北京青年報
智能手機領域存在著頻繁升級換代的消費模式,讓手機制造商大賺其錢。如果新款手機的高銷量源自創新,當然值得鼓勵,但如果是使用非常手段,故意限制老款運行速度,迫使用戶購買最新款式,手機廠商就應當受到法律和市場的嚴厲懲罰。
針對系統升級使舊iPhone機型速度變慢一事,蘋果公司28日發布說明,表示對此致歉,并將為一些超出保修期的機型提供低價電池更換服務。蘋果在說明中稱,如果用新的電池替換掉已經化學老化的電池,并在正常情況下使用,iPhone就會恢復正常的性能表現。
蘋果“降速門”緣起于日前一名國外蘋果用戶的測試。這名用戶將iPhone 6S更新至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統之后,運行速度非常緩慢,于是他用專業軟件做了一些手機運行速度測試。測試的結論是,相關蘋果手機電池老化后會發生過熱并引發故障,蘋果公司為了彌補電池缺陷,利用系統升級對客戶手機采取了降頻方式。這一應對在防止了iPhone 6S自動關機的同時,也讓手機運行變卡、變慢。
電池對于蘋果來說,已經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之前有電池續航問題,現在又出了一個更麻煩的“降速門”事件。“降速門”麻煩在哪?首先,蘋果公司的做法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手機電池老化存在隱患,蘋果公司卻沒有將此告知廣大用戶,而是“偷偷”限制舊款iPhone的處理器頻率也就是降速,以此避免老化的電池過熱。
蘋果“降速門”的麻煩有多大?蘋果公司限制舊款iPhone運行速度在美國觸犯了眾怒,正面臨8起集體訴訟。當地媒體預測,這幾起訴訟金額可能會達到9990億美元,甚至已經超過蘋果公司市值。這些用戶狀告蘋果公司欺騙消費者,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降低手機性能。本來只需更換電池就可恢復運行速度,卻因不知底細而購買了越來越貴的新款蘋果手機,也難怪這些用戶如此憤怒。在一些法律專業人士看來,蘋果的行為或構成欺詐。
本來只是升級了手機的操作系統,最終卻因不堪卡頓,索性更換了手機,這種案例恐怕在國內也不少見。對于此次“降速門”,不管蘋果公司給出了何種理由,但終究是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甚至有消費者懷疑,相關公司存在“迫使”用戶購買最新版手機的主觀故意。
對于消費者普遍存在的質疑,國內有關監管部門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其實不止蘋果手機,其他品牌手機用戶也會有類似感覺,手機越用越卡,而且手機在系統升級或打補丁之后,速度普遍會變慢。許多消費者通常會卸載一些不常用應用軟件,以此緩解卡頓的情況。此次“降速門”不禁令人產生聯想,其他公司是否也存在故意降速做法,手機制造行業是否存在見不得光的“潛規則”。有關部門在相關公司“自說自話”之后,應該針對消費者質疑展開全面調查。
當年個人計算機(PC)行業高速增長階段,由于硬軟件性能與功能飛速發展,人們就是通過不斷更換電腦來追上系統升級的腳步。作為個人計算機的替代者,智能手機領域目前也存在頻繁升級換代的消費模式,這種模式讓新款手機始終保持高銷量,讓手機制造商大賺其錢。如果新款手機的高銷量源自創新,當然值得鼓勵,但如果是使用非常手段,故意限制老款運行速度,迫使用戶購買最新款式,手機廠商就應當受到法律和市場的嚴厲懲罰。
對于“降速門”,不應止步于蘋果發布的聲明,國內有關監管部門應該對相關公司和整個行業展開深入調查。如今這個時代,智能手機的功能已被無限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調查之余,有關技術監管部門還應該為手機的運行速度制定明確的指標。這樣消費者才能避免遭受手機制造商的任意宰割,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