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5月1日施行的《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規定: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推動企業和群眾“快辦事”,完善“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系統,確立省級“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改革工作標準。上月底成立的福建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小組,下設6個專項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協調推進相關領域的“一件事”等改革事項。
早在2020年,福建就印發通知推進“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改革。什么是“一件事”改革事項?一般是指企業和群眾視角的“一個事項”,涉及多個相關政務服務事項,需要到不同部門、不同窗口、不同區域,或同一單位不同業務部門辦理的“一攬子事”。這其中,有許多是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如開公司、生孩子、退休、就醫、買房等。
如何做到一次申報、多部門聯辦、一體化服務,讓更多“一件事”辦得更快更方便?它的背后,是政務理念的貼心轉變,是數據壁壘的大力拆除,也是業務流程的復雜再造。以人民為中心,“一件事”改革是如何從設想變為現實的?請看記者帶來的調查。
政務服務邏輯轉變
從我能給你什么,到你要我給什么
家住莆田市城廂區的李楠,不久前在莆田市第一醫院生下女兒。
還沒出院,李楠女兒的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居民醫保參保登記等就辦理完成了。
以前,李楠假如需要辦理這些事項,辦理戶口需要去派出所;辦理醫保參保則需要去行政服務窗口;如果需要辦理社保卡,則需要去銀行再填一份表格。現在,這些事項通過“出生一件事”聯辦窗口就能一次辦理完成。
今年3月,莆田首個“出生一件事”一站式聯辦窗口在莆田市第一醫院正式啟用,李楠成為首批受惠者之一。“沒想到這么方便,真的太貼心了。”李楠說。
前端一次收件,數據多部門流轉,全程網上審核,材料和審批結果雙向免費快遞服務,這樣的便捷服務,成為我省推進“一件事”改革的重要特點。
如今,我省已積累了提供4000多個“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的能力。它正成為我省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成果。
“一件事”是一場快速落地的政務改革。
2020年,福建印發推進“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改革的通知,將目標定為:以企業和群眾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集成“一件事”所涉及的政務服務事項,圍繞“七個再造”,即申請條件、申報方式、審核程序、發證方式、管理架構等進行整體性再造、實施一體化辦理。
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政務服務隨后進行了一場廣泛而深入的理念和流程更新。
“從我能給你提供什么便利,變成你需要我提供什么便利。”省審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從企業和群眾的視角,鼓勵各地針對群眾呼聲較高的需求,去構建一個新的政務服務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我省已開發“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專欄,發布設區市“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4093個,推動省直28個“一件事”事項在線辦理。
以“出生一件事”為例,2021年4月我省四部門印發的“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明確,2021年完成 “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平臺開發并在福州城區開展試點,2022年底逐步在福建省內全面推行。
政府備菜,群眾用餐。李楠雖然享受了“出生一件事”套餐服務,但她能集成辦理的套餐目前只有三類證件可選。在福州六城區和南平,“出生一件事”菜單里有六樣“大菜”,包括出生醫學證明辦理、預防接種證辦理、戶口登記、生育保險待遇核準支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登記、社會保障卡申領,群眾可依據需要自主選擇。
群眾動動手指的事,背后卻是多部門一環扣一環的精密配合。
省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申請人填報登記表后,平臺即時審核申請人相關信息,包括含有電子簽名的申請表和結婚證、身份證等,并自動調取產婦分娩信息進行核對。核對無誤后的數據,將根據需求在醫院、派出所、醫保部門、人社部門、銀行等地流轉,實現一窗受理、在線聯動、即時協同、共享運用、全程管控。“出生一件事”讓跑動次數從10次變為0次,辦理時間從最長62天變為6天。
孩子出生后如果生病,因為大多沒有戶口登記并購買社保,所以報銷困難。廈門開發的一個小應用場景,在“一件事”閉環里提供了解決方案。“我們的突破就是在流程里產生一個虛擬身份,協調幾家涉及的部門進行互認,實現了在醫院時就可進行社保報銷。”廈門市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入學一件事”是南平重點打造的套餐。針對新生入園入學報名材料多、跑動多、審查繁、時限長等痛點堵點問題,南平創新開發市、縣兩級“入學一件事”申報審批系統,先后對接不動產登記信息、常住人口信息、家庭戶人員信息、兒童預防接種信息等數據資源,實現由“所有材料申請人提供”優化為“系統后臺自動比對、自動核驗”,實現轄區內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新生報名“零證明、零材料、零跑動”,每年可惠及轄區7.5萬戶家庭。
數字福建優勢突顯
讓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
福建,是數字政府“優等生”。
2021年,我省數字政府服務能力在全國位列優秀級,閩政通APP在省級政務類APP調查評估中位列優秀級,省政府門戶網站全國排名第二。一網通辦、一號通認、一碼通行……在福建,企業和群眾辦事正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
記者了解到,推進“一件事”改革,福建整合的數據資源類別多,能夠整合的事項鏈條長,在深度上全國領先。如社會救助“一件事”集成打包了22類事項,企業開辦“一網通辦”集成打包13類事項。
這得益于數字福建建設多年的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
“核心是政府能為企業和個人的電子文件進行可信認證。”省數字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個環節的數據生成后,自動集成至“一張網”,在進行本人強認證后,數據在系統內直接流轉。這改變了過去每個流程需要本人重新上傳一套材料的審批模式。
記者了解到,如果未建成電子政務系統,通過現場套現場的串聯審批模式,工作人員在窗口之間,通過材料復印和郵寄集成辦理,邏輯一樣,只是便利程度不同。
2021年,我省有序推進政務網絡和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整合優化,完善社會用戶實名認證和授權平臺,建立全省統一電子簽名體系,完成省政務電子印章服務平臺升級改造。這些基礎工作,為“一件事”在辦理深度上提供了支撐。
以廈門為例,廈門目前已建成6大基礎數據資源庫,匯聚76個政府部門超10億條數據,加速驅動市場監管、社保、醫保、不動產登記等重點領域“一件事”實現“一網好辦”。如依托廈門市人社局“一件事”套餐辦理平臺,申請人個性化選擇所需辦理事項,系統調用共享數據預判是否符合申報條件,生成申請表單,統一受理、分發聯辦,提供定制化、精準化套餐服務。
“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們的‘一張網’集成了海量的數據,通過‘一件事’這個應用場景,我們正深入挖掘政務數據這座富礦,創新開發便民的數字政府應用服務。”省審改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省正加快推進“一件事”集成套餐全覆蓋,“把滿漢全席先做出來,請群眾品嘗”。
打造更強服務品牌
加快形成全省無差別、同標準辦理
按照“一件事”改革方案,我省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工作職責,結合實際,選擇涉及面廣、辦件量大的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找出事項間的邏輯關系、數據間的關聯關系,梳理出企業和群眾視角的“一件事”,依據行業主管、主辦證照、綜合受理等相關情況合理確定牽頭部門,研究提出配合部門,編制形成“一件事”事項清單。
一個部門牽頭,再造七個流程,這對牽頭部門是個不小的挑戰。
按照方案,牽頭部門要會同配合部門圍繞“七個再造”要求,對辦成“一件事”的申請材料、辦事流程、業務經辦流程、事項辦理深度、承諾時限等進行全面梳理,深入研究分析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理順前后置關系,形成系統整合、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的具體工作方案,報同級審改部門備案后實施。
千頭萬緒,需要理出清晰的標準和邏輯。廈門市審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省各地市“一件事”的名稱、涵蓋事項范圍(“一件事”辦理深度)、服務標準存在差異,易使一部分企業和群眾辦理過程中產生困惑,影響服務體驗。
如何既按照統一的業務規則和服務標準,又能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滿意的主題式、套餐式集成服務?這位負責人建議,梳理“一件事”事項基本目錄,統一“一件事”名稱,并按照主項、子項、辦理情形進行細化,制定“一件事”評價體系標準,促進企業和群眾常辦的“一件事”全省無差別、同標準辦理。
此外,由于各部門審批系統涉及國家部委、省、市業務部門自建平臺,信息共享尚在推進當中,對涉及跨部門、跨層級的事項無法提供在線審批服務,特別是“出生一件事”“婚育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群眾需求度高、辦件量大的重點高頻事項,還未實現“一口受理、一網辦理”。下一步,需要各省直部門加大力度,主動打通“一件事”業務鏈條,解決數據的對接共享堵點,滿足“一件事”業務需求,進一步提高“一件事”網辦深度。
記者了解到,提升數字政府公共服務,我省已完成政務服務旗艦店建設標準規范,自建辦事系統接入標準制定,以及省級政務服務應用管理中心開發,實現第三方自建政務服務系統與省網上辦事大廳規范對接,全省各地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比例達80.4%,90.3%事項“一趟不用跑”。
“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梳理個人和企業從出生到死亡‘一件事’的業務規則和服務標準。個人事項從出生、入學、畢業、就業、買房、退休、就醫到身后;企業事項從開辦、投資建設、生產經營到注銷,完善鏈條,加強宣傳,我們將努力打造群眾滿意的政務服務新品牌。”省審改辦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