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瀏陽走在前列
7月1日起,瀏陽將率先在全省縣(市)級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免除企業開辦環節刻公章這唯一的涉企費用,讓“零成本”開辦企業首次成為現實。
2019年是長沙市委、市政府確立的“營商環境優化年”,圍繞優化營商環境這個大課題,瀏陽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今年3月,瀏陽市通 過機構改革在全省縣(市)中率先成立市優化營商環境協調事務中心,專門負責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投訴受理、指導協調、信息綜合等工作。同時出臺《瀏陽市“營商 環境優化年”實施方案》,瞄準政務服務便利化、政策環境法治化,政商關系親清化目標,致力打造全國縣域機制最活、審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 優、誠信最好的縣(市)。為實現“三化六最”,《方案》還提出實施效能提升、成本降低、權益保護、服務優化等四大專項行動,力促瀏陽營商環境優化,將瀏陽 打造成為投資洼地、產業高地,推動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新跨越。
短短三個月時間,瀏陽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成效初顯。企業開辦零成本正式落地、企業開辦時間大為縮短、企業權益保護工作有序推進、企業服務工作不斷優化,呈現良好態勢。
營商環境是城市競爭力的必考題,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需要,是最持久、最強勁的制勝之道。“打造對標國際、領先國內的一流水準營商環境,切實打響‘營商福地看瀏陽’品牌。”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黎春秋表示。
提效能,為企業發展加速
如今,在瀏陽開辦企業的時間也大為縮短。開辦一家新企業只要2個工作日。這得益于該市推行的效能提升專項行動。
5月份起,瀏陽市已全面將新辦企業開辦時間、注銷時間在3個工作日的基礎上進一步壓縮至2個工作日,其中企業登記壓縮至1.5個工作日內,印章刻制和發票申領并聯運行壓縮至0.5個工作日內;園區重大招商項目企業工商注冊登記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
今年以來,瀏陽市積極推動“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并軌,全面推進證照聯辦,逐步建立“一窗受理,內部流轉,并聯審批,證照統發”的新模式。5月27日,省市場監管局正式批復確定瀏陽成為2019年湖南省市場監管領域“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試點單位。
“過去,要先到住保窗口進行合同網簽,再到稅務窗口繳稅,最后再到不動產窗口辦理業務。現在一次就能辦好,比以前至少節省一半時間!”6月4日上午,在市民之家二手房綜合業務受理窗口陪客戶辦理業務的某房屋中介公司趙先生說道。
為減少群眾登記辦證的跑腿次數,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瀏陽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優先向高頻事項“開刀”,首當其沖的就是個人住宅類二手房屋買賣、 贈與。從本周起,群眾在辦理該業務時,從過去交三份資料、跑三個窗口,簡化為只需在一個窗口提交資料,經審核無問題,便可辦理業務。“二手房交易實現一次 辦,并不是合并窗口那么簡單,而是對辦事流程進行內部再造。”瀏陽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研究論證以及與各部門反復協調,取消了合同網簽這 一不必要的環節,然后將稅務窗口與不動產窗口合并,對辦事流程進行梳理,打通了兩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
“現在市民在一個窗口提交資料后,接下來資料就在窗口內部流轉。工作方式從過去的‘串聯’變成‘并聯’,提高辦事效率。”瀏陽市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副主任邱松介紹,目前,瀏陽二手房買賣、贈與業務辦理僅需5個工作日,遠遠短于法定時限30個工作日。
今年,湖南探索啟動“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將“放管服”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各項工作有機串聯起來,是對目前正在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豐富和發展,讓企業、群眾以最短的時間、最優的效果、最省心的方法一次辦好想辦的“一件事”。
“目前正在組織各部門再次優化流程、精減資料,待優化完成后即可全部組織實施。”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100件“一件事一次”事項,截至目前,瀏陽市已有86個事項可以實現“一件事一次辦”。
近日,市住建局在瀏陽高新區推行“容缺許可、拿地開工”審批服務,推動瀏陽建設項目報建審批再提速。
今年5月初,豪恩聲學項目正式確定施工單位,5月中旬簽訂完成工程建設項目施工合同。為爭取工程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單位向瀏陽高新區住建局分局申請容缺 辦理施工許可,僅過了十幾天就拿到了施工許可證,并于5月29日拉開建設序幕,從而提前了項目的開工時間。“超強的行動力,真的贊一個,其他地區應該學 習。”對于如此之快拿到施工許可證,豪恩聲學董事長王麗忍不住點贊。
“推行‘容缺許可、拿地開工’審批服務后,項目報建審批時間將進一步實現提速,有望在原來平均75天的基礎上再縮短1個半月。”市住建局負責人表示,此次改革舉措是基于“優服務,寬許可,重監管,嚴驗收”的理念來試點的,以后有望在瀏陽全面鋪開。
降成本,切實為企業減負
6月12日下午,市民湯世亮在瀏陽市民之家企業開辦大廳提交了湖南聚集網科技有限公司開辦資料,第二天下午營業執照和一套免費的4枚公司印章就交到了他的手中。該公司成為首個瀏陽市“企業開辦零成本”企業。
“以前刻一套印章的費用平均接近300元,還需要企業自行選擇商家進行刻制。”瀏陽市優化營商環境協調事務中心負責人介紹。為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營商環 境,瀏陽市委、市政府近日決定開展實施“企業開辦零成本”行動,根據《瀏陽市企業開辦環節零成本實施細則》,7月1日起,對在瀏陽市新設立登記注冊的企業 (不含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免費發放一套印章,包括行政公章、財務章、法定代表人章和發票專用章。
據統計,2018年瀏陽市 新開辦企業數量3456家,同比增長17.67%。按照一年開辦4000家企業,戶均300元左右的成本計算,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省開辦成本近120萬 元。今后企業和市民到市民之家辦理業務時,將不再收取復印打印費,逐步以掃描替代復印,最終實現無紙化辦公。
今年瀏陽市對政府部門行政 審批中介服務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目前,瀏陽市對全市現行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工程建設類事項保留26,規范調整22項,取消3項,其他類事項保留21 項,規范調整11項,取消19項;中介收費進一步降低,其中國土中介收費降低20%。通過規范中介服務,進一步優化了全市營商環境。
該市還清理并向社會公布了《瀏陽市行政事業性收費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目錄收費清單》,進一步加強該市非稅收入管理,規范執收單位執收行為。1至3月,非稅收入緩減免備案項目12宗,減免金額395.57萬元。
針對花炮行業黑火藥、引火線成本高的問題,今年5月,瀏陽市加強花炮行業協會的專項整頓,打破行業協會統一銷售模式,促使黑火藥、引火線價格下降,切實 為花炮企業減負。目前,黑火藥(粒狀)銷售價格由原來13000元/噸降為12000元/噸以內;引火線銷售價格普遍下降10%左右。
今年3月以來,瀏陽市持續開展成本降低專項行動,深化落實降低企業開辦環節成本,全面實現企業開辦零成本,其目的就是要全力打造全國開辦企業成本最低縣(市)。
保權益,為企業保駕護航
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瀏陽環保部門率先在長沙范圍內使用移動執法系統,按季度對系統內企業進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依法開展“有計劃、全覆蓋、規范化”的日常監管。
“使用移動執法系統,隨機抽取受檢企業,隨機配對執法人員,檢查的過程和結果均記錄在案,隨時可查,并通過媒體及時向社會公布。”瀏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使用移動執法系統,讓環保監管更加陽光透明。
為了切實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瀏陽市各執法部門出臺相關措施規范執法。3月28日,瀏陽市環保局制定《瀏陽市環境保護系統干部“七不準”和環境監察執法 “七嚴禁”》,以鐵的紀律規范權力運行,助力優化瀏陽營商環境。強調不準弄虛作假、牟取私利、違規收費、敷衍塞責;嚴禁違法實施行政處罰等。6月12日市 場局出臺《2019年“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 制,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有序競爭環境和放心消費環境提供保證。
在權益保護專項行動中,瀏陽將嚴格執行“企業寧靜日制度”,每月的1日至20日,除涉及食品藥品安全、環保、安全執法檢查以外,未經“營商環境優化年”工作推進領導小組批準,各職能部門不得隨意進入企業開展相關檢查。
瀏陽市還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工作,凈化企業周邊環境,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據統計,今年,瀏陽偵破涉及營商環境刑事案件9起,刑拘22人;在重點工程項目建 設方面,強攬工程立案2起,刑拘2人;敲詐索立案1起,刑拘1人;阻工立案4起,行政拘留5人。企業權益保護進一步鞏固。
優服務,做好企業的服務員
“感謝供電所工作人員,深夜11時冒雨搶修電路”。5月12日晚22時39分,瀏陽市高新區企業神六機械負責人在企業服務微信群里反映鼎盛路沿線停電, 對企業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得知情況后,永安供電所值班人員5分鐘后趕到現場,并采取相應措施冒雨對沿線線路故障進行排查修復,并于當晚23時47分恢 復供電。全程用時1小時,企業紛紛為永安供電所的服務效率點贊。
“服務最優”是瀏陽市打造營商環境“三化六最”目標要求之一,我們堅決 執行企業反映的問題必須徹底回應。瀏陽市鎮頭鎮針對所有落戶企業,將“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升級為“母親式呵護”,力爭實現營商環境“最優化”。在土地 問題上,鎮頭鎮國土資源所聯合鎮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將企業土地調規、指標問題辦理,林地手續、不動產權證辦理,以及后續的規劃、環保手續全部“包攬”上 身。
如何抓好安全生產?企業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瀏陽市大瑤鎮全鎮228名干部職工奮勇爭先,深入企業一線,點對點服務企業,心連心結對企業。目前,干部聯企制度已在全市范圍內鋪開,推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立志用政府的辛苦指數,換取企業的發展指數。
6月17日,瀏陽市官渡鎮竹聯村村民陳先生反映村上東利引線廠占用土地一事,鎮政府接到反映后立即派工作人員趕往現場調查處理。經過現場勘查、深入調查 和現場協調處置,了解到東利引線廠并未占用土地,并通過此次三方及時地協商,化解了企業與當地村民的矛盾,消除了村民的誤解。
為企業保 障良好的周邊環境,瀏陽各級鎮、村干部展現責任擔當,成為企業和周邊村民的糾紛“調解員”。此外,由該市人民法院進行業務指導,在瀏陽322個村(社區) 設立了調解聯絡點。瀏陽市應急、環保等部門以報紙、手冊、新媒體等形式對企業出現的高頻和重難點問題整理出問答清單,在政策解讀、執法標準等方面為企業答 疑解惑。更有大氣、水、固廢、噪聲等8個專家組組成的環保“幫幫團”,為企業提供環保咨詢服務。
主動聽取企業訴求、解決企業困難,讓企業的問題有更多反饋渠道,除了調研、座談、企業服務微信群等方式,瀏陽市開通了24小時投訴舉報熱線,瀏陽市優化營商環境協調事務中心負責人表示:“我們的接線員24小時為大家服務,及時解決大家的問題和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