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2018年全省政務服務工作要點》,要求加強和改進政務服務工作,努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斷優化全省營商辦事環境。
江西省明確,各地政務服務事項編制不得出現諸如“其他必要的補充材料”或“有關部門相關材料”等不確定性兜底條款。此外,還將建立健全“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機制,讓企業群眾辦事更便捷、順暢。
不得出現不確定性兜底條款
江西省提出,各地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梳理編制工作,逐項明確并精簡優化辦理條件、所需材料、辦理時限和流程,不得出現諸如“其他必要的補充材料”或“有關部門相關材料”等不確定性兜底條款。2018年6月底前,市、縣(區)政府完成所有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編制并部署至江西政務服務網。
穩妥推進“一次不跑”改革。同時,依托江西政務服務網部署的統一實名身份認證系統、統一電子證照系統和統一網上支付系統,通過網上申報、網上校驗、系統辦理、郵遞送達等方式,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次不跑”,真正做到全程網辦。
對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要深入推進各地試行的“一次辦好”“一次辦結”等改革,力爭實現企業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
全面放開全省中介服務市場,依托江西政務服務網、江西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信用江西等系統平臺,按照“一庫建成、全省通用,一地入駐、全省通行,一處失信、全省受限”的原則,建設全省統一中介服務超市。
探索建立“審管聯動”機制
整合各地、各部門現有非緊急警務類政務服務熱線資源,建設“江西12345”全省統一政務服務熱線平臺。同時,依托江西政務服務網配套建設“江西12345”微信、網站、移動客戶端等服務平臺,暢通企業群眾反映訴求渠道。
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積極探索建立行政審批局與后續監管部門間的“審管聯動”機制,建立健全行政審批局與各職能部門的銜接配套機制,加強審批監管信息互認共享、人員整體聯動,協調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你批我不認、你批我不管”等方面問題,同步提升審批和監管效能,避免出現“走形式審批”和“救火式監管”,確保各項工作高效運轉。
保證政務信息和公民個人信息安全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利用技術手段,保證政務服務工作中產生、獲取的政務信息和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發現信息公開平臺網絡存在安全漏洞的,要全面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建設,堵塞漏洞,避免信息泄露。要認真做好政務信息系統中公民隱私信息數據的脫敏處理、加密傳輸、加密存儲等,確保信息數據安全。
各地、各部門要將政務服務事項辦理逐步納入電子監察系統,全省實體政務服務大廳要全面使用電子評價器接受辦事企業群眾的滿意度測評。同時,開展政務服務督查暗訪,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體驗式暗訪評估,督查評估結果作為省直單位績效考核評價和市縣科學發展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建立實施錯時、延時、預約、上門等服務機制,建立健全“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機制,讓企業群眾辦事更便捷、順暢。在全省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建立窗口服務快速反應機制,窗口工作人員對辦事群眾需求沒有否決權。建立糾錯機制,暢通投訴渠道,引導和鼓勵辦事企業和群眾講問題、提建議,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務服務工作。